疫情下的“病毒快遞員”:為了無數個希望而奔波
每一個核酸樣本背后都有一個焦急等待結果的人,他為了無數個希望而奔波
“病毒快遞員”梅乙奇的“奇”跡之旅
本報記者杜一方、牟宇、楊知潤
“曉曼曉曼,長九花園收到核酸樣本28例,收到請回復。”在石家莊市裕華區長九花園小區,梅乙奇核對完居民核酸樣本,迅速裝箱、消毒、密封,動作干脆利落。
作為核酸檢測中最危險的環節之一,核酸樣本運輸員要接觸到大量等待檢測的未滅活核酸樣本,梅乙奇的工作被稱為“病毒快遞員”。十幾天前,他還身在900多公里外的湖北省武漢市。寒風中,他再次與病毒賽跑。
2021年1月10日,河北省石家莊市的上萬名快遞員完成第二輪核酸檢測,陸續走上街頭,這座因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暫停鍵”的城市悄然復蘇。人口逾千萬的“國際莊”第二輪核酸檢測僅用時兩天,高效的背后,有一群“病毒快遞員”挺身而出,以超高效率穿梭于核酸采樣點與檢測實驗室之間,并承擔起核對樣本數量、確認病人檢測項目等任務。
生死時速間,梅乙奇便是其中平凡的一員。
“千萬不要告訴家里人,等我回去再說”
2021年伊始,人們還沉浸在對新年的期待中,疫情“卷土重來”。1月6日,作為武漢金域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物流部的一名普通員工,31歲的梅乙奇主動請纓前往石家莊支援。
當天下午5點多,抵達石家莊,經過簡單交接,梅乙奇立刻投入緊張的“戰斗”——承擔核酸樣本運輸任務。
這樣的工作,梅乙奇并不陌生。2020年,梅乙奇先后參加過武漢、成都抗疫,曾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承擔核酸樣本物流收取和運送工作。
寒風中,他再次與病毒賽跑。1月6日起,石家莊力爭3天之內,對全市1100萬人口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作為核酸樣本運輸員,梅乙奇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1個小時,拼盡全力與病毒爭分奪秒。
“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間。”梅乙奇說。一天之內,他需要奔波于石家莊市數個核酸采樣點,開著冷鏈物流車,在最短時間內將樣本帶回醫學檢驗實驗室。
石家莊連續多日遭遇極端降溫天氣,氣溫一度降至零下15攝氏度,戶外體感溫度甚至更低。連很多土生土長的石家莊人都沒有感受過的寒冷,剛好讓從小在武漢長大的梅乙奇趕上。
“即便戴著防護手套,手指也會凍僵。”梅乙奇說,武漢最冷的時候也不過零下幾攝氏度,在這樣寒冷的條件下工作,自己還是頭一遭。由于時間倉促,出發時他只帶了一套工裝、一件羽絨服和兩條保暖褲。
呼嘯的西北風不停地從脖頸處鉆進衣服里,從上到下“透心涼”。防護服里面穿厚了,工作起來很不方便,梅乙奇咬咬牙,只穿了工裝。
早晨5點半,梅乙奇準時起床,趕到工作單位,收拾好采樣耗材、消毒酒精、垃圾袋、扎帶、剪刀、標本箱等,和搭檔相互配合穿上防護服,不到3分鐘,兩人全副武裝做好出發準備。
每次出發,他都攜帶兩個箱子,一個箱子能裝二三百例核酸樣本。從樣本拿到手任何一個步驟都要消毒。“所有工作都在通風處完成,絕對不允許把任何物品遺留在現場,一片紙都不能留,必須經過反復消毒才能離開。”
“一天要噴幾百次75%濃度的酒精,尤其是穿了防護服,酒精一噴,悶在里面嗆得喘不過氣,現在才完全適應。”每次出任務時,他都要帶上一瓶3升左右的酒精,一次要用上大半瓶。每天晚上回到宿舍,他除了洗手消毒,還要花5分鐘清洗鼻腔,從頭到腳洗干凈,才能安心入睡。
一睜眼就是工作,一天往返十幾趟,壓力大、時間緊。哪里需要采樣,梅乙奇就趕去哪里。“負責核酸樣本護送,最關鍵的是時效、密封、消毒,第一時間送到實驗室,活性高、結果準。”
超負荷的工作量使得梅乙奇“早上起床簡直像散了架”。強忍著困意,他用冷水洗臉迫使自己打起精神來。他開玩笑說:“頭暈睜不開眼,感覺靈魂不在身體里。還好一旦投入工作,便困意全無。”
休息不好,人生地不熟,連家人都不敢告訴,梅乙奇也不是沒有動搖過。臨近深夜,他在手機備忘錄上敲下一行字:“來石家莊已經兩天了,感覺這邊好累呀,好想回家。”
“在武漢抗疫期間,家里人知道,他們都不敢看新聞。這次遠離家鄉,怕父母更加擔心,就沒說,只告訴了女朋友。”他暗暗告訴自己,退縮才是真的輸了。
1月8日,工作暫時告一段落,梅乙奇給妹妹梅曉燕發了條微信。妹妹這才知道哥哥已經到石家莊兩天了。
“武漢都過了,沒事。”梅乙奇說。
“全民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得越早,越能更快了解疫區的具體情況,民眾也能心安。”梅乙奇再三叮囑妹妹,“千萬不要跟家里人說,等我回去再說。”
我能做的就是保護好每一個樣本
“經歷過武漢和成都的情況,所以最能感同身受。”1990年出生的梅乙奇19歲那年入黨,已經有12年黨齡。15歲時,他就在村里的小水塘救過溺水的小孩子,“從小到大,助人一直是一件本能驅使的事情。”
“物流人員是與病毒、與時間賽跑的關鍵一棒。堅守在前線,我能做的就是保護好每一個樣本,盡快協助政府完成大篩查。”梅乙奇說。
武漢疫情暴發時,物流工作人手緊缺。去年大年初六,梅乙奇便準備從老家返回武漢工作。
“好多人出不來,你怎么還偏偏要回去!”得知他的決定,家里人急了眼。母親和妹妹輪番勸說,也拗不過去意已決的梅乙奇。
當天中午,他驅車130公里,連過8道關卡,成為武漢第一批返崗工作人員。“那時候心里都是未知的恐懼,說不怕是假話,但是也顧不了那么多,去做就好了。”
第二天起,梅乙奇每天都第一個到公司,一連幾十天沒有休息。從武漢周邊,到荊門、荊州、洪湖,都有他的身影。
去年2月15日,特殊時期的武漢飄起鵝毛大雪,瞬間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此時,梅乙奇接到公司通知,緊急前往洪湖第一人民醫院,運送一批醫療物資。原本一個半小時的車程,為了保證安全,他們花了4個多小時才送到。稍做休整,凌晨5點他又出發了。因惡劣天氣,返回武漢的高速公路已經臨時封閉。
“一天要跑720多公里,開將近10個小時的車。”年紀輕輕的梅乙奇,已經有了腰痛的老毛病。
與梅乙奇搭班的是47歲的退伍軍人劉森波。他們主動承擔了雷神山醫院核酸樣本物流收取和運送的高風險任務。劉森波從業時間更長,也更有經驗,負責攜帶搬運裝有核酸樣本的箱子,而梅乙奇負責每一步的消殺工作。
逆行路上很多艱辛,但更多的是溫情。
一次,梅乙奇從武漢市到京山市收核酸樣本,途中車輛被意外攔下來。“一位大哥過來核查,看到是我們,說了一句話:‘他們負責運送樣本,是來幫我們的,立刻放行!’走的時候還硬塞了好多食品。”駕車離開時,梅乙奇透過后視鏡,看到一行人在瑟瑟寒風中向車輛敬禮,那一刻,他的淚水決堤而出。
去年4月8日武漢解封時,梅乙奇累計運送核酸樣本量超過26000例,行駛里程超過32000公里。
“有的人避之唯恐不及,他卻自愿請戰,回到武漢。雷神山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每日穿梭于最危險的隔離間收取樣本,他是行走在危險最前沿的戰士。”梅乙奇3年前入職時的面試官、公司物流部經理雷登峰說。
去年12月初,成都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梅乙奇也是第一時間支援。到達當天,他不顧舟車勞頓,套上防護服直接工作到凌晨4點。
今年1月11日,石家莊市中高風險地區第二輪核酸檢測啟動,全市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也即將開始,需要大量物力人力。當天下午3點多,寒風四起。記者看到,身穿紅黑色工裝的梅乙奇站在二十幾位同事中間,正在講解核酸樣本收取和運送的重要注意事項。
“拿到樣本清單一定要填寫仔細,每一個步驟都容不得馬虎……”如今,成長起來的梅乙奇和小他4歲的左林一起搭班。
在梅乙奇的手把手傳授中,兩人很快就默契起來。身為本地人的左林負責駕駛和消殺,小梅則接替了風險更高的攜帶箱子任務。
“梅哥話不多,做起工作來卻是一絲不茍,大老遠來支持我們,非常感動。”每天去酒店接送梅乙奇上下班的左林說。
為了無數個希望而奔波
梅乙奇的老家,在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的郊區農村。他記得,小時候家里靠著折騰七八畝地、養幾頭豬,維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
2008年中專畢業,他就踏入社會,一人獨自闖蕩。干過工廠流水線、鬧市擺過地攤、商場賣過手機、推銷過滅火器材、做過房地產中介……
2018年,梅乙奇誤打誤撞,找到了現在的物流工作。在疫情期間,奔赴一線的他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覺,有了更強烈的歸屬感。
“每一個樣本背后都有一個焦急等待結果的人,而自己正是為了無數個希望而奔波。”梅乙奇說,付出也是另一種獲得,或許這才是他自己一直追尋的生命意義。
采訪結束時,記者在梅乙奇住的酒店房間里發現了三張寫著密密麻麻小字的衛生紙。他說,自己這次來得太倉促,沒帶記錄本,就把一些工作流程上的差異和心得記在衛生紙上,沒事就拿出來翻看。
來石家莊短短一個星期,梅乙奇已經運輸了1萬多例核酸樣本。截至目前,梅乙奇已連續奔赴武漢、成都、石家莊三城,共運輸核酸樣本4萬多例,實現零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