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摔碎文物已修復 修復后首度展出
中新網3月3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瓷器科人員去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時,在作業過程中因操作疏忽,導致瓷器“清乾隆青花花卉盤”掉落地上破損。此事去年10月底被踢爆,引爆轟動一時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打破碗”事件。如今3件受損瓷器已修復完成。事發當時專家呼吁臺北故宮博物院應舉辦文物修復展讓民眾了解文物修復的過程!拔奈餀z測與修復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展30日開幕,除展出破損瓷器與修復紀實影片,也展出書畫、古籍檔案、器物與織品等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四大類型修復室,因應不同材質與文物類型提出的修復方案與完成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余佩瑾指出,去年文物破損事件引起軒然大波,社會大眾也對臺北故宮博物院表達不信任。她表示,為了避免相同事件再度發生,已調整工作流程、定期辦理文物持拿訓練等,未來等有一定成果后,還會向社會大眾報告。她表示,去年承諾修復三件受損瓷器、也公開展覽。
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出,本次展覽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科技檢測”,以X光影像等技術探究青銅器、漆器、轉心瓶、象牙球的材料、內部結構與制作技術;第二單元“陶瓷修復”,由于陶瓷文物具有高度審美與工藝價值,保存修護人員以修復技術復原其外觀,藉此增進陶瓷的美學與展示效果;第三單元“書畫修復”,透過兩件絹本畫的裝裱修復,認識不同裝裱形式與劣化狀況,并使用不同的修復思維與方法,達到最好的保護。
臺北故宮博物院設置書畫、古籍檔案、器物與織品四大類型修復室,因應不同材質與文物類型提出修復方案。本次“陶瓷修復”單元中展示的5件陶瓷文物,都為清宮之傳世品,亦包含近年不慎破損之3件瓷器,修復師在進行修復工作時,須先判別了解當初的燒造技術,以及釉藥與坯體間的構造和成份,再以專業修復技術與材料,重現其藝術價值與美學內涵。
早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3件文物受損,引發外界關注。臺北故宮博物院于2022年10月31日將其中兩件文物的初步調查報告送至臺立法機構,指出破裂原因包括因人為施力按壓或空間縮減導致文物碰撞等。臺北故宮博物院表示,3件受損文物包括“明朝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朝康熙款暗龍白里小黃瓷碗”及“清朝乾隆青花花卉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