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開山路上,一座高6.9米、重200噸、全花崗巖打造的鄭成功雕像高高矗立。29日,就在這座雕像不遠處,專門供奉鄭成功的延平郡王祠里熱鬧非凡,慶祝鄭成功收復臺灣356周年的祭典一早如期舉行。
上午9點整,伴著現場演奏的民樂,來自臺灣、福建以及馬來西亞等地的鄭氏宗鄉會的近千名代表會聚一堂,共同祭拜這位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
這項年度祭典至今已經舉行了54年。但是,臺當局日前宣布不再派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主祭,改由臺南市長主持,等于打破半個多世紀的慣例,把祭典變相“降格”。此舉引起臺灣各界的強烈不滿。
新北市北海岸鄭氏宗親會一名常務理事告訴記者,過去30年他每年都趕來參加鄭成功祭典。臺南各地的祭典活動是為了紀念鄭功成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歷史功績,這一祭典慣例不應被隨意更改。“難道執政者能隨意解釋和改變歷史嗎?”他說。
盡管如此,今年的祭典參加人數和規模都比往年更高。“今年來的人數明顯多于去年,因為大家聽到被‘降格’的新聞后,都紛紛趕來表達對祭典的支持。”北海岸鄭氏宗親會總干事鄭聰智說。
來自桃園鄭氏宗親會的賴玉華說,今年的活動搞得很熱鬧,能來參與感到“非常開心”。臺南文化協會負責人、本次祭典策劃小組成員鄭道聰說,臺南各地視鄭成功為當地的保護神,“遇到水災、旱災、地震都會祭拜他,因為他守護臺灣有功”。
參與活動的受訪者認為,臺當局打出“尊重多元史觀”的旗號“貶鄭”,無非是服務“去中國化”的政治操弄。
在今年的祭典上,主辦方同時舉辦了“契紙非凡——南瀛古文書特展”,展出鄭成功文物館和各界所珍藏的古文書典藏,其中包括臺灣少數民族族群與漢人之間土地買賣與族群關系的歷史見證。
臺南大街小巷的“臺南迓成功”(臺語)嘉年華踩街游行,當天也在喧天鑼鼓聲中舉行,吸引人潮加入。游行途經鄭成功祖廟、天公廟、臺南火車站、赤嵌樓等知名景點,全程約2個半小時。來自各地的鄭氏宗親會成員也繞行臺南市一圈,并聚集在鄭成功祖廟和臺南火車站鄭成功銅像前舉行祭拜儀式。
臺南鄭成功祖廟今年還特地募資到福建廈門按照古法打造一艘全風帆動力的木船,以體驗先民冒險渡海來臺的艱辛。這艘木船原本計劃參與當天的祭典計劃,但由于天氣原因仍未到港,計劃將于5月初抵達,屆時臺南也將舉辦慶祝活動。
“鄭成功代表的是海峽兩岸共同認可的赤膽忠心、熱愛國家的思想,這是傳統儒家思想的體現,也是維持社會的基本核心價值。”鄭道聰說。
民進黨當局去年5月上臺以來,“去中國化”動作不斷,如今連“國姓爺”鄭成功都不能幸免。對此,臺灣媒體紛紛批評當局數典忘祖。
臺灣《旺報》的報道認為,此舉無非是想切斷臺灣與大陸的文化聯結。想借打壓鄭成功來切割與大陸的聯結,首先打到的恐怕還是自己。臺灣《聯合報》刊發評論批評:“‘去中國化’,走到‘去鄭成功’的地步,豈不正是數典忘祖。”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日前指出,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還為臺灣的開發與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他不僅被臺灣民眾尊稱為“開臺圣王”,也被海內外中華兒女視為民族英雄。今天,臺灣遍布祭拜延平郡王的廟宇,傳頌“國姓爺”的事跡。這豈是區區幾個“去中國化”的動作能夠磨滅的?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