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市民燒香祈福。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中新社臺北4月20日電 閩臺間有俗語說“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意思就是,大陸先民到臺灣開基時,愁苦使得心和肝都結到一塊去了。
300多年前,當閩粵居民為逃避戰亂、饑荒,乘船橫渡險惡的黑水溝(古籍中多指流經臺灣海峽的臺灣暖流,其流速較快,古代航海赴臺常視為畏途)移居到臺灣島時,敬天法祖的人們手捧祖先牌位,持香向天默禱平安。
被視為薪火相傳及上達天庭媒介的香,也在臺灣“生根發芽”。
時至今日,臺灣從南到北,傳承數代的香鋪比比皆是。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有多家香鋪歷史超過百年,其中以彰化縣鹿港鎮的施金玉香鋪最為長久。
近日,中新社記者探訪了位于臺灣中部小鎮這家古老的香鋪。雖然沒有華麗的店面、花俏的裝飾,但傳承逾兩百年的施金玉香鋪,至今吸引南來北往的客人。
因為靠海,鹿港開埠相對較早,18世紀中葉成為臺灣重要港口。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胛”,說的便是臺南府、鹿港和臺北艋胛(萬華)在清代年間的經貿地位。
施金玉香鋪第七代后人施起燦向記者介紹,施金玉香鋪設立于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祖先為福建泉州西岑人,渡海來臺、落腳鹿港后,即以制香為生。
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陳仕賢認為,因莊稼成熟的芬香“飄”過臺灣海峽,一撥撥渴望吃飽飯的閩粵居民相繼被吸引而來,較為嚴苛的自然環境以及對故土的眷念,促成了人們對宗教活動的熱衷。
他說,目前人口約為八萬的鹿港小鎮擁有百余家宮廟,幾乎“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創造了香的需求量,也維系著施金玉香鋪的興旺。
臨近城隍廟、天后宮、新祖宮和三山國王廟,施金玉香鋪占據地利之便,再加上祖傳配方品質優異,所以生意昌旺,傳承到第七代,口碑始終維持不墮。
今年72歲的的施起燦說,施金玉香鋪制作有線香、香環、盤香、臥香及香塔等種類,原料主要使用沉香和檀香,其中沉香最為珍貴。
他介紹,沉香珍貴是因為沉香樹生長在深山中,必須等到整棵樹腐爛,露出聚集樹脂而形成的沉香,才可加以采集。因數量稀少,又生長在偏遠深山,所以價格昂貴;目前,只能從越南、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地進口。
因為沉香名貴,近來市場上出現了不講誠信的業者以化學香精浸泡木材、仿制沉香的現象。施起燦說,雖然不良商人的假沉香做得惟妙惟肖,但燃燒后的氣味有天壤之別。
而且,今天施金玉香鋪仍按照古法制作。施起燦說,需求量最大的線香,仍按照五個步驟制作,依次是調配香粉、做香肉、曬干、捆扎成束并染紅。
目前,譜寫了兩百余年香道傳奇的老鋪正朝多元化發展,開發新產品,登陸社交媒體(Facebook)營銷,產品熱銷兩岸。
“做好香,結善緣,是施金玉香鋪二百年堅持的經營理念!笔┢馉N表示,守住古法制香的技術,不添加化學品,把品質拉高最重要。(中新社記者 龍敏 劉舒凌)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