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4月11日電 民間機構臺灣野鳥學會11日在臺北發布全臺冬季鳥類現況監測數據。23天的調查活動期間,專業人員及志工在全臺174個樣區記錄鳥類343種32萬余只次,突破往年成果。
在去年觀測活動吸引1116人次“鳥友”參與的基礎上,連續第四年舉辦的“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于去年12月17日至今年1月8日得到全臺1258人次響應,調查樣區覆蓋13%的臺灣土地面積。
臺行政當局“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棲地生態組助理研究員林大利參與這項調查。他介紹,記錄鳥類數量增加,可能是樣區數量及參與者增加所致;但在此情況下,四種冬候鳥大幅減少,如黑腹燕鷗的族群量較往年觀察減少近一半,是值得留意的警訊。
在11日舉行的成果記者會上被追問其中原因時,林大利說,鳥類觀察領域記錄數量出現減少,多與棲息地流失有關,也可能跟鳥類遷徙飛行途徑的變更有關;這樣的觀測需做10年以上才能進行趨勢評估,臺灣才到第4年,還需做審慎研究。
野鳥學會理事長蔡世鵬介紹,近30年來,臺灣濕地消失得很快,特生中心也將進行日據時代起至今的濕地變化研究。今年“嘉年華”活動主題鳥種是依賴農業環境的“土豆鳥:小辮鸻”,主辦方希望彰顯農業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價值、共同關心農地里的冬候鳥。
這項活動于每年新年之際,選擇固定地點及方法進行,擬逐年累積相關資料;主辦方已透過臺行政當局“環保署”的環境資源資料開放平臺向海內外共享臺灣鳥類資訊,“中央研究院”等機構也使用其資料做生態研究。
第四次“嘉年華”由特生中心、臺灣野鳥學會及臺北市、高雄市兩地野鳥學會攜手完成,完整調查報告預定于今年10月公布。(記者 劉舒凌 龍敏)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