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臺北跨年垃圾清理的環保星勢力義工隊。取自臺北市政府網站
持續238秒、兩萬發煙花次第綻放,800盞電腦燈光秀交相輝映,上百萬人一起用相機、手機記錄下這絢麗一幕。
在臺北,送走2016、迎來2017,令人難忘的不僅有臺北101大廈的焰火燈光秀,還有美景背后那些動人的面孔。
贊助焰火,慰藉人們一年辛苦
臺灣“瘋”跨年晚會,不僅因為此時臺灣氣候不冷不熱,適合戶外活動,而且農歷春節要回鄉團圓,公歷跨年便成為親子游玩、朋友歡聚的日子。臺灣很多地方政府會在戶外廣場舉辦跨年晚會,一些企業也會舉辦相關活動,其中最受關注的當屬臺北101大廈的跨年焰火秀。
自2004年始,臺北101大廈每年都在12月31日24時舉辦焰火表演。雖然因為資金問題多次傳出將停辦的消息,最終都得到了贊助。盡管每年所費不菲,但正如一位不透露姓名的贊助者表示,期待焰火可以為人們點燃希望,忘掉過去一年的煩惱和不快。而2016年,天災人禍,令民眾備感辛苦,臺灣2016年年度代表字就是“苦”字,一場具有慰藉效應的焰火秀更顯重要。
說臺北101的焰火秀是臺灣民眾一年一次的心靈療愈并不夸張,臺北101的煙花不僅華麗壯觀,更重要的是,它非常親民。只要視線沒有遮蔽,幾乎全臺北城都可以看到;且豐儉由人,貧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欣賞方式。
豪奢者包租飯店,每年此時附近的飯店會價格飆漲、一房難求。儉樸者可以幕天席地。信義區圍繞臺北101從19點開始分三階段交通管制,22點后主要地區都不再通車。市民們三五成群,席地而坐,邊吃邊聊,等待焰火秀登場。一些小吃攤販就在道路空隙擺攤,紅豆湯、面線等小吃價廉物美。附近的便利店中,飲料、啤酒、包裝零食也備受歡迎。據7—11便利店介紹,在信義區周邊的40家門市,僅2016年12月31日當天就吸引近10萬人次到店消費。
他們維持秩序,舒緩民眾情緒
2016年12月31日23時,信義區各個街道上已站滿了人。有支著三腳架的攝影發燒友,大多數人拿著手機翹首以待。看上去人很多,但并不混亂。
空中飄著印有紅“十”字的氣球,底下是救護站;帶有“?”的氣球,則是問詢處。這些大多是志愿者提供的服務,比如位于松仁路上的國泰金融大廈前就有自己的志工團隊。公司門前的大屏幕,直播著臺北市政府廣場的跨年晚會,一側貼心地設有茶水、醫療等志愿服務。“我們是國泰金控的員工,每到跨年都自己報名來做志工。”國泰金控員工蔡隸亞告訴記者。
黃金鵬是國泰金控的教育培訓講師,自從臺北101施放焰火,他已經做了十幾年跨年志工,今年他的妻子也來了。“這樣跨年蠻有意義的。”他笑著說。
人群聚集的大型活動最考驗交通疏散能力。根據臺北捷運公司(以下簡稱臺北捷運)統計,從2016年12月31日早6時至2017年1月1日早6時,捷運系統運量為264萬余人次,較上次跨年減少約39萬余人次,但200多萬人次仍不是小數目。
因為交通管制,進出信義區最便利的方式是搭乘捷運。但見,焰火燈光秀剛結束,不少人就飛奔起來,去搶占進入捷運站的第一先機。不到3分鐘,101捷運站外已經黑壓壓地擠滿了十來圈人群。人群中有人舉著“疏散方向”“請勿推擠”等標牌,他們都是義務警察。廖先生平常是快遞員,“因為警力不夠”,他們自愿報名,到場協助警察維持秩序。
胡女士跟著人流趕到最近的市政府捷運站,此時,人潮如涌,大家前心貼后背。“那時心里真有點恐慌”,不過,在捷運站口,在一人多高的鐵架上,一位先生拿著擴音器安撫民眾,“他說,下面的乘客太多了,大家先等一等,我們先來有獎競答。”在他那些古怪的腦筋急轉彎問題中,“人們急躁的心情放松了,不再相互推擠。”
胡女士所說的這位先生是臺北捷運16名“潮天團”疏散小組成員之一。除采用限流等常規措施外,臺北捷運從2012年起正式組成“潮天團”。“潮”不只代表人潮,還期許貼近潮流。團員嗓門要大,更要說學逗唱,講笑話、唱歌、搞怪,為了舒緩乘客情緒,“潮天團”使出渾身解數。
此外,臺北捷運還動員2000名工作人員,手拉手組成隨時可以隔斷人流的“活動柵欄”。一直到凌晨兩點,人潮才慢慢散去。
他們倡導環保,協助清理垃圾
除了疏散人群,清理垃圾也是一場大戰,志工、義工更是其中重要力量。2016年12月31日21時許,世新大學的小張就和同學一起來到臺北101附近義務撿拾垃圾。當天,有300多名來自不同高校的大學生參與。
景文高中的學生則舉著宣傳廣告牌和垃圾袋,在人潮中做快閃表演。他們模仿皮卡丘、毛怪等玩偶,倡導“垃圾不落地”的觀念。這是景文高中第三年出現在臺北跨年晚會現場,73名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成若干小組做環保倡導。
臺北101焰火秀及臺北市政府前廣場跨年晚會結束后,眾多志工、義工加入臺北環保局的清理隊伍,不到一個小時便將市府前廣場的垃圾清理一空。
依據環保局“臺北市跨年環境維護報告”,本次跨年晚會共動員清潔隊員831人,參與的志工、義工則有1300人,來自景文高中等5個民間團體。他們合力清理了17.3噸垃圾,且做好垃圾分類,回收了6.8噸再利用資源。(記者 孫立極 吳儲岐)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