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歲末年終的來到,傳出裁員、縮編消息的島內企業逐漸增多。從服務業到科技產業,已有多家指標型的企業宣布裁員、縮編,讓不少勞工感到惶惶不安。明年臺灣整體經濟環境與企業前景,存在著諸多負面的因素,更是讓人很難樂觀以對。
成立逾40年的英業達集團,是臺灣重要的消費性電子、通訊、資訊及網絡應用等領域的研發和制造商,旗下的英冠達公司日前宣布年底前裁員50人;百貨業老字號統領百貨桃園店則將資遣近7成員工,不少創店元老原本有意退休,如今計劃泡湯,領不到年終獎金卻改領資遣費,傷心仿徨,只能無語問蒼天。
此外,復興航空公司已預告解散,超過1700名員工確定失業;花蓮元本紅藝品店解雇88人;寶得利國際公司高雄分公司明年1月底前要陸續解雇100人,超過全公司一半的員工將會失業。這三家公司的裁員當然跟大陸游客數量銳減有關。大成長城企業公司云林廠將于明年1月底關廠,解雇勞工44人;臺化彰化汽電共生廠,已陸續有100多名員工被退休或轉崗,預料未來生計不保的員工人數將會擴大。
目前看來,臺灣的失業率雖然勉強可維持4%,但是青年一代的失業率卻高達10%,且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失業率特別高。這是社會的危機。
失業的寒潮正在寸寸近逼。根據通報資料顯示,以地區來看,臺北市的資遣案件居全臺最多,最近一個月有1700多家企業通報資遣,造成近3000人丟掉飯碗。若從行業類別來分析,資遣問題以批發零售業最嚴重,有570家被迫裁員。資訊及通訊傳播業次之,有258家。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制造業則為第三。
人才與企業競爭力關系密切,然而,受到經營不善的影響,臺灣企業顯然又不得不持續進行裁員或縮編,形成了惡性循環。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調查顯示,臺灣的“全球競爭力”,留住人才的排名,從2011年到2016年,從第四名降到第三十六名;公部門合作與知識轉移排名由第十一名降到第十六名。目前是知識經濟時代,臺灣卻出現了這兩種不利的趨勢,讓人十分憂心。
臺當局政策混亂、失去方向,更是拖累整體經濟發展的關鍵。日前,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出席科技會議時,重炮批判民進黨當局指出,臺當局一直說要改革、要轉型,但是卻根本不知道要轉哪里去,以致于業者在外面哀號、找不到方向。
臺灣的經濟大環境已如陷入迷霧之中,民進黨當局除了提出“新南向”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明確的政策。然而,所謂的“新南向政策”,至今卻也看不見任何具體的走向,仍然停留在空口說白話的階段。在缺乏經濟動能下,企業沒有指望,只能選擇保守因應,以致于裁員、資遣消息頻傳。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這個冬天,臺灣勞工的日子格外難過!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