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復興航空無預警停飛(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28日報道,由于復興航空無預警停飛、解散,在島內引發眾多連鎖效應。對此,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中,也直批“民航局”“狀況外”及交通部“沒有敏感度”,表達不滿,直指“火燒起來了!”不過,有臺灣工程師就投書《中國時報》指出,震怒歸震怒,蔡英文自己其實也在“狀況外”,這才是諷刺。
文章稱,因為如果不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重回對抗老路,以致陸客來臺銳減,航空業遭殃,使兩岸航線占總營收四成的興航“看不到前景”,何以資產大于負債的興航(資產尚有50多億元凈值),要放棄這“金雞母”,黯然退出航空市場呢?難道真的只是如外界所言,復興航空2014年和2015年接連發生澎湖空難和南港空難,造成其嚴重的財務負擔,同時也影響品牌形象,讓營運難有起色嗎?
根據臺灣“民航局”的統計,僅在6月,兩岸間的航班量就減少了400多個班次,旅客減少6萬人,甚至9月兩岸直航載客率創18個月以來的新低點;此外,“觀光局”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0月赴臺觀光陸客為21.5萬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7萬人,年減率為44.3%,是2008年7月開放陸客赴臺觀光以來,單月最大降幅。這些對從8年前拔得頭彩直航大陸開始,就一直把兩岸航線當重點業務經營的興航來說,無疑是最大也是最直接的沖擊。
作者認為,復興航空驟然宣布解散,嚴重影響旅客及員工權益,事后當然可以怪“民航局”“狀況外”,也可以怪“交通部”“沒有敏感度”。但解鈴還須系鈴人,到底兩岸僵局還是癥結。換言之,倘若蔡英文當局仍持續堅持意識型態的兩岸政策,復興航空絕不會是未來唯一企業界看淡前景而減少投資,甚至趁早打包解散的個案。
一如談及復興航空解散,其創辦人陳文寬所言:“開公司的目的是要賺錢,如果在每月賠那么多錢的狀況下,而又無法找到新的資金及改進營運輸入,卻還只顧著對公司的感情,繼續認賠下去,那是對公司及投資人相當不負責任的作法!辈皇菃?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