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位漁民帶著自己辛苦養殖的虱目魚到臺南市政府陳情抗議。(資料圖片)
“5·20”之后,民進黨新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兩岸政治僵局,原本銷往大陸的臺灣農漁產品滯銷,農漁民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島內各縣市的農漁業代表紛紛出來抗爭,喊出口號“我們農民要吃飯”,呼吁當局妥善處理兩岸關系,造福百姓生計。
大陸是臺灣的最佳市場
過去8年,兩岸關系不斷升溫,臺灣農漁業產品銷往大陸比例也日漸高漲。從數據來看,2008年臺灣水果類產品出口大陸,只有94萬美元的銷售額,到2015年已達到7018萬美元,約合21億元(新臺幣,下同),很多農漁民都愛到大陸做生意。其中緣由,不僅是因為兩岸有地利之便,語言文化相通,還因為大陸對臺灣的讓利。
“根據我20多年的研究觀察,臺灣水果的最佳市場在大陸。”臺南市玉井區農會總干事黃澄清介紹,臺灣水果是亞熱帶多漿水果,好吃但不耐儲運,而運到大陸港口短則1天、長則5天,送到消費者手中還很新鮮。“而且,兩岸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已有18項臺灣水果‘登陸’獲得免關稅優惠,試問全世界其他地方哪里可以如此?”黃澄清說,去年農會期間,他20天在淘寶銷售了1.5萬噸芒果,沒有半箱退貨。
“家和萬事興,兩岸是同文同種的一家人,過去即是基于這個理念,大陸才對臺讓利。”《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指出,“5·20”之后臺灣農漁業產品銷量衰退,影響非常大。基層民眾收入減少,社會總體消費能力也就降低,農漁民產品賣不出去,島內經濟衰退更甚。
“兩岸本是一家親,臺灣農業銷往大陸是最大的活路,大陸對臺灣又特別照顧,西邊有路不走,硬要去開辟南向,這不是自討苦吃嗎?”臺南市議員謝財旺認為,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輸出地,每年有超過2.3萬億元的貿易順差,民進黨當局卻為了政治因素放棄龐大的大陸市場,對臺灣農漁民來說太殘忍了。
民進黨讓臺民眾吞苦果
兩岸政局持續冷淡,臺灣農、漁產品銷路數字劇跌,連行之有年的虱目魚契作都被取消,臺灣漁民訴苦無門。
“兩岸同文同宗,飲食口味也相似,而與大陸的契作(先訂契約再耕作)大幅減少了中間成本,漁民所得明顯增加。”臺南市虱目魚養殖協會理事長王文宗說,與大陸虱目魚契作是臺南市學甲區漁民的特色項目,實行5年,大家都“有感”。學甲區每年向大陸供貨3600萬臺斤,總收入1.4億多元,惠及208戶漁民,還有300多戶漁民排隊等著加入。
今年契約到期,大家要到大陸去磋商繼續合作,卻遭到民進黨有關當局阻擾、威脅,眼看今年合作無法達成,未來也存在變數。這讓許多漁民認清,民進黨聲稱的維持現狀是一場騙局,悔不當初。前段時間,藍營8縣市首長赴大陸,談出一些成果,立刻就有臺南的漁民問:“我的漁塭不能移到藍營的縣市?如果可以,漁民也想移。”
不僅漁民,臺灣果農也陷入困境。臺南市里長會長聯合總會總會長陳育輝說:“臺南是農業大縣,每年銷往大陸的水果都很多。以我們麻豆柚子產品來說,每年都是幾十貨柜銷往大陸,5月20日之后銳減為幾個貨柜,甚至都快要斷了銷路。”國民黨“立委”張麗善也表示,臺灣銷往大陸的鳳梨從去年的30個貨柜銳減為現在的9個貨柜,檸檬從7至10個貨柜銳減1至3個貨柜,農民損失慘重。
多位農漁民代表對臺當局喊話說,過去8年國民黨執政,兩岸往來溝通無礙,農漁業合作互利共贏。他們呼吁當局不要單方面改變現狀,“要珍惜大陸市場”,并反問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有那么難嗎?”
假“南向”真“反中”
“聽到政府要搞‘新南向’,我嚇一跳,水果怎么‘新南向’?”黃澄清說,臺灣很多水果都是從東南亞來的,那里水果不僅品種比臺灣多,還比臺灣的便宜,“新南向”根本是傻話。他擔心,一旦臺灣水果在大陸市場的地位被東南亞水果取代,將很難再恢復。
漁業也一樣。王文宗說,菲律賓跟印度尼西亞的海中網箱養殖,規模比臺灣大、成本比臺灣低,“我們能賣給誰?”“民進黨當局提出新南向政策,而臺灣農漁民最大的競爭對手就在東南亞。”王文宗認為,“新南向”是假,“反大陸”是真,兩岸如果因為政治局勢致經濟被卡死,“就算找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來都無解!”
“不管政治怎么樣,我們農民都要有飯吃!”屏東金園農產品生產合作社經理莊瑞貞從1999年起就赴大陸參加水果展銷,她最大的感觸是,兩岸語言講得通、聽得懂,推廣很方便,不存在語言隔閡,特別喜歡到大陸做生意。今年4月莊瑞貞還隨屏東縣政府赴陸參訪,回臺就遇到“5·20”政權交替,“談好的一切事項有如石沉大海”。
正是因為島內各行各業都已感受到跟大陸交惡的苦果,才會有臺灣8縣市長到大陸爭取擴大交流,他們代表的是臺灣基層的民意。“大家都想解決當前的困境,不要再這樣悶悶的過日子。”臺南市里長聯合總會會長陳育輝呼吁,綠營要多關心農漁民生計,不要每個政策都充滿政治算計。
民進黨如今還在給人扣“紅帽子”,只要致力于恢復兩岸觀光、貿易都會被罵作“中共同路人”。“當局若是始終不愿承認是一家人,那么未來的紛爭將持續不斷。”王綽中對未來表示擔憂,他期待蔡政府能夠傾聽民意,放下政治爭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