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空服員罷工以勝利告終,桃園機場逐漸恢復平靜,但罷工結束后對華航的考驗才真正開始,華航企業工會27日也要求獲得一視同仁的待遇。
臺灣聯合新聞網稱,華航企業工會27日與華航新任董事長何煖軒首次協商。會議開始時,到場聆聽的員工并不多,但因為沒有獲得善意回應,聲援的人越來越多,吶喊及拍桌聲四起。工會提出八大訴求,其中雙方一直無法達成共識的是“全體員工交通時間并入工作時間”以及“空勤差旅費一律調升到5美元,提升生活品,機師與客艙組員一致”等。何煖軒沒有答應,到場員工非常激動,認為董事長既然可以快速同意空服員工會的要求,為何對1萬名地勤員工的要求不同意。由于一直無法達成共識,工會宣布7月1日將依法請假,“等于是另一種形式的罷工”。
與此同時,華航空服員罷工的骨牌效應已經顯現。據臺灣《經濟日報》27日報道,“交通部”中華郵政公司郵遞人員(郵差)已要求中華郵政給予員工合理工時及工作量,臺鐵、高鐵等交通運輸事業單位則在觀望后續發展,“連鎖效應頗有一觸即發的趨勢”。27日,華信企業工會理事長吳彥賢稱,華信為華航子公司,卻始終未能享有與華航同等的待遇,工會已要求7月7日為協商最后期限,否則不排除走上罷工程序。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成之約稱,高鐵、臺鐵或華航這類影響社會大眾運輸的行業,建議在“勞資爭議處理法”中要有具體規范,不然如這次華航罷工,波及眾多旅客進出臺灣的權益。臺灣現行“勞資爭議處理法”規定,軍人、教師因涉及“保家衛國”與人民的受教權,是禁止罷工族群;臺水、臺電、“中油”、醫院、金融業以及一類電信業者,因關乎大眾生命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勞資雙方要先約定必要服務條款,才準許罷工。
《聯合報》27日發表社論稱,“華航模式”會不會變成其他公營及民營事業勞工群起效仿的對象,值得觀察。而華航罷工雖然光鮮落幕,但切莫忘了多少人因此無辜遭殃。(張云峰)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