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發現,臺灣1980年后出生的年輕世代雖然晚生育,但有“急起直追、迎頭趕上”的跡象,而1970年至1980年出生的女性或是最低生育率的世代。
臺灣科技主管部門11開記者會,公布了此項由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人口研究組組長陳玉華和臺灣政治大學社會系陳信木共同執行的三年期主題研究結果。據介紹,此項研究利用人口統計資料,針對1950至1995年出生的臺灣女性估計所謂“世代累積生育率”,并重點回答臺灣近期回升的生育率能否持續、制度變遷如何影響婚育行為等問題。
臺灣自2003年起就一直維持超低生育率,2010年甚至跌破1,2012年出現止跌回升跡象,達到1.265,創下近十年新高。陳玉華指出,臺灣的超低生育率出現反彈是可能的,因為不同世代的女性在生育步調上存在差異,尤其是1980年后出生的年輕世代中男女文化觀念趨近,傳統文化觀念阻礙減少,加上公共政策的支持,結婚和生育的傾向增強。
在分析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時,陳玉華指出,已有研究證實臺灣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投資占終生所得的比例高居世界首位,加上壽命延長后的養老需求,長期而言可能惡化家庭財務平衡。所以,育兒和教育成本是抑制生育的主因。另外,女性晚婚或不婚的比例與大學或以上教育程度有直接關聯,受教育時間長對女性結婚機會有不利影響。
她認為,要繼續改善生育狀況,臺灣需要注意三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注重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增強性別平等意識,降低高學歷大齡女性的不利處境;其次是改善年輕人的經濟狀況,降低經濟威脅的感受;此外,需要公共部門分擔家庭生養負擔,公私協力支持育兒家庭。
陳玉華強調,臺灣薪資低,工時相對歐美又長,也不夠彈性,以致女性不敢生小孩,夫妻也沒有時間好好去規劃家庭愿景。因此,如有工時、居住安排、貸款、育嬰留職停薪等政策介入支持,將有助提升生育率。 (記者章利新 陳鍵興)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