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大貨車排廢氣是制造PM2.5污染的最大元兇,學者建議,提高老舊大貨車的廢氣排放標準。(圖/《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1月2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環保署”委托成功大學環工系教授吳義林調查全臺PM2.5污染源,前五名為大貨車廢氣、餐飲業油煙、電力業排污、道路揚塵及自小客車廢氣,與民眾想象的不盡相同。
吳義林表示,“環保署”規劃管制工廠及車輛控制PM2.5濃度,但PM2.5污染量最大的大貨車卻成漏網之魚,“環保署”的規劃似乎并非最佳作法。
根據這項調查,PM2.5污染源以大貨車9.53%居冠,其次是餐飲業排放的油煙占6.13%,電力業、道路揚塵及自小客車分別占5.6%、4.97%及4.17%。
吳義林表示,民眾以為PM2.5主要來自工廠廢氣,特別是火力電廠,但事實是餐飲油煙、道路揚塵、農田燃燒、機車廢氣、裸露地表揚塵等,才是PM2.5的主要貢獻者。
吳義林建議“環保署”,提高老舊大貨車的廢氣排放標準,才能降低合法“烏賊車”的污染;而補助全臺16萬輛大貨車加裝柴油濾煙器,是減少排污的捷徑。
以全臺火力電廠為例,把燃煤改為天然氣,每年要花2千億元(新臺幣,下同),只減低1.3%的PM2.5濃度,大貨車若全面加裝柴油濾煙器,每年約需140億元,可減2.9%PM2.5濃度。
至于餐飲業油煙,吳義林認為應要求業者加設除污設備。道路揚塵則容易改善,只要補助各縣市買洗街車及增加洗街頻率即可。(中國臺灣網 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