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抗戰老兵王從志看著他珍藏的當兵資料,他獨居的住處簡陋斑駁。 圖自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花蓮已是我的故鄉。”一百歲的遷臺抗戰老兵王從志目前獨居臺灣花蓮自理生活,對親人兩地乖隔的時代悲劇,感慨萬千。
走進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老榮民(國民黨退伍老兵)王從志住家,很難想象物品井然有序,環境整凈,都是耳聰目明、身體健朗的他,一手打理的。置物柜每層柜旁以紅紙黑字寫明藥膏、土地數據等,清楚收納。
電視柜下有他的“百寶箱”,置放一生的軍旅生涯數據,包括軍籍副卡、畢業證書、各種獎章令,他都珍藏著。
王從志老伯伯生于1915山東省萊陽縣,21歲和同鄉徐佩鳳結婚,第二年生下兒子,適逢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他留在家鄉從事敵后游擊戰,東躲西藏、晝伏夜出,直到1944年后勤無援,撤到青島負隅頑抗至抗戰勝利。
王從志說,1949年他隨軍來臺,妻小留在家鄉,從此隔海相思不得見。王從志與徐佩鳳兩人隔著海峽都未嫁娶,默默為對方守了近四十年的單身,直到1987年臺灣開放大陸探親,王從志才回家鄉看到未改嫁的太太。他說,他共回鄉五次,六年前妻子走了,他再也無回大陸探親的意愿。
王從志說,第一次他拿了1萬美元到山東省故鄉給妻兒后,“只要兒孫有需求,我都會設法處理,有時連宗族要制作宗譜,我同樣寄錢過去協助。”
問他為何不在大陸定居或把老婆帶回花蓮?他總是淡淡回應,如果回大陸定居,榮民的就養金沒了;如果把妻子接來臺灣,他又有什么能力因應全家大小生計?“兒子寄來唯一的全家福照片,我還保留著,至于我在大陸的合影,都放在故鄉,一生的一切都只是一連串無奈的追憶罷了。”
1964年,王從志上士軍階退役,被安置在花蓮縣壽豐農場,五十年來,他與袍澤在花蓮米棧墾荒、到梨山栽梨種菜,直到1981年成為花蓮榮家外住榮民。“我一個人在花蓮住,有榮民服務處弟兄照顧,門諾基金會送餐、醫療守護,挺好的。”
他表示,當年對日抗戰的英雄,應受到兩岸重視。臺灣不怎么重視抗戰歷史,他從深沉的悲慟到有點難過,已愈來愈無感。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