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參與者愈來愈多,臺北某馬拉松猶如一場變裝秀。圖片來源:《中國時報》
去年,臺灣共舉辦大大小小近300場的路跑活動,累計參賽人次首度突破百萬大關。路跑無疑成為臺灣2013年最夯的體育活動,預料這股風潮將在2014年延續,業者莫不摩拳擦掌把握相關商機。
路跑主題創意新穎
除了路跑主辦單位增加了商業知名度,還有藥妝業者統計,路跑風潮讓去年防曬商品的銷售業績成長三成,男性顧客的成長率是女性的兩倍,酸痛貼布、保護關節的葡萄糖胺商品、保健食品的成長也有一到兩成。
目前看來,路跑之于臺灣社會,除了健身運動,更多的已成為業者、地方政府、社會團體達成某種商業經濟目的或訴求的手段。
1月11日,卡通人物Hello Kitty40歲生日前夕,全球首場Hello Kitty路跑派對在臺北大佳河濱公園開跑,難得遇上冬日暖陽,吸引1.2萬名Kitty迷參與。
去年11月萬圣節期間,臺灣有業者推出“僵尸路跑”,主辦單位在短短5公里路程設下許多障礙關口,參賽者在身上系上三條象征生命的帶子。只要跑到終點線還剩一條未被僵尸奪取的“命帶子”,你就是生還者,頗具創意與趣味。
這些主題式及活動式路跑,基本上類似嘉年華活動,跑者不需要訓練過程,帶著歡樂心情去參與就好。于是,主題式路跑活動越辦越熱鬧,打破了傳統路跑活動的僵化格局,吸引更多人參與。
活動多多瑕疵難免
路跑活動越辦越多,產生的爭議也不少。例如,參加Hello Kitty路跑者抱怨,路線混亂,導致領取贈品時人潮擁擠,甚至發生爭執,被民眾批評,比跨年活動還亂、還擠。
有的活動也產生環境生態與健康問題。去年臺北、臺中曾舉辦轟動一時的“The Color Run”彩色路跑,就被批評彩色細粉對環境造成污染,還被臺北市政府開罰新臺幣7萬元。原訂今年舉辦的高雄場,也因彩色細粉恐污染下水道及生態池,無法與市府就撒粉細節達成共識而取消。
還有醫師提醒,彩色路跑噴灑彩色粉末,若參加者有氣喘或者阻塞性肺病,吸入細粉會引發氣喘,顆粒狀的粉末停留在參賽者的支氣管內,也可能造成身體不適,讓追求健康的路跑活動本末倒置。
嘉義縣政府教育處原訂于今年3月在鰲鼓濕地舉辦大型馬拉松賽,原本主辦單位的美意是讓路跑者順便觀賞候鳥遷徙,卻被愛鳥人士提醒,在濕地舉辦路跑活動危及生態也驚擾候鳥遷徙,故而延期至候鳥季結束再辦。另外,路跑封路,也經常會影響民眾出行便利。
路跑還惹出圖利特定財團的疑慮。已陸續舉辦16屆的臺北國際馬拉松比賽,2004年起由ING集團舉辦,ING被富邦并購后,贊助商改為富邦人壽。富邦經過5屆贊助后,去年首度遭市議員質疑,臺北市政府允許承辦單位以贊助換冠名權,但長期未掌握實際贊助狀況,影響市府盈余分配,已涉嫌圖利特定財團。
健身!路跑文化正成型
問題層出不窮,有輿論指出,臺灣這么多場路跑活動,是否熱鬧有余、專業不足,素質參差不齊,與其亂槍打鳥舉辦上百場路跑活動,不如集中資源、仔細規劃,全民投入辦一場國際級的路跑活動。
事實上,辦一場國際級的馬拉松賽事并不容易,除了嚴謹的賽事質量,從路線丈量、取得國際認證、志工培養、參賽選手、報名門檻、比賽期間安全維護等小細節都必須到位。
筆者相信,除了集中資源舉辦國際級“路跑”活動,一般民眾應該更期待全民健身的路跑文化能根植大家心中,而非只在電視機前面看著國際選手賽跑,也不希望久久舉辦一次大型賽事后,跑鞋只是長期束之高閣。
不過,臺灣社會一向喜新厭舊,最愛一窩瘋。如果說,舉辦經驗不足可以累積,活動瑕疵可以改善,最擔心的是,路跑就像臺灣其它曾經風靡過的熱門運動一般,熱潮一過,就煙消云散。
形成路跑文化,需要長時間累積,而臺灣路跑文化,正在開拓與成型。路跑活動越靈活、越多元,越有助于路跑趨向成熟,就像各式主題式路跑的背后,也將產生更多創意與無形的商業力量。若能持續下去,臺灣或能“跑出特色,跑向世界”。
(華夏經緯網“臺島夜話”特約刊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