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雪隧發生嚴重事故,濃煙經過恒定正壓的橫坑,飄進避難導坑,讓躲在避難導坑等待救援的民眾有吸入濃煙的疑慮,引發外界質疑。“高公局長”曾大仁證實,濃煙經橫坑溢流向避難導坑,事件發生后客運司機引導乘客進入橫坑后,橫坑內是正壓,應會自動關閉防火門,可能因為災難現場民眾逃生推門超過極限,導致門無法自動關閉,才會有煙飄進去。
曾大仁強調,這批逃生門必須隨時處在可自動關閉的狀態,所幸民眾沒有因此傷亡,防火門設計有瑕疵,“高公局”承諾一定會改善相關設計。
專長交通及工程的國民黨“立委”李鴻鈞嚴厲批評,他說,這次是因為運氣好,起火點就在隧道出口不遠處,才未造成更嚴重的傷害,他質疑坑門設計嚴重錯誤,“交通部”必須立即改善。
身兼“交通委員會召集委員”的民進黨“立委”葉宜津表示,雪山隧道消防工作由園藝公司承包,兩年前就曾遭到質疑,相關問題“高公局”應負責,“交通部”也應對全臺隧道安全進行總體檢,“交通委員會”本周四將前往雪隧現場考察。民進黨“立委”李昆澤指出,坪林行控中心要向社會交待這起事件是否符合標準作業流程,排煙系統更令人擔憂。
曾大仁說,起火的第一時間,民眾下車依序逃生,須往上跑,就是與行車方向相反,他進一步解釋,長隧道內失火有處理的標準流程,排煙系統不會第一時間就全速啟動,避免增長火勢,留給在起火點附近的民眾有逃生機會,要等消防系統三路到達后,完成滅火才會啟動全面排風。
“立委”質疑:濃煙從洞口排出 豎井排煙失靈
雪隧火燒車,濃煙熏黑許多逃生者的臉,甚至被嗆傷,“立委”陳歐珀、宜蘭縣長林聰賢等人質疑雪隧排煙系統失靈。
陳歐珀說,雪隧有三座豎井,前天大量濃煙沒被豎井抽出,反而從隧道口排出,顯示排煙設備大有問題。
前天雪隧火燒車,數百民眾在濃煙中驚慌逃生,通過客運行車記錄器畫面,看到司機劉信智捂著鼻子彎腰沖下車,車外都是濃煙。
當時坐在客運上的秧秋蘭回憶,車子冒煙時有人打開安全門逃難,她也跟著跑出來,原本還看得到路面,但沒幾分鐘濃煙就追上來,隧道都是煙,伸手不見五指。
“我們被濃煙追著逃命。”前天帶著9名乘客逃命的張進忠父子說,十幾人沿著出口樓梯往下進入緊急避難空間,不到幾分鐘連避難空間也竄入濃煙,他們往煙霧的反方向逃生,但另一頭又有一波濃煙襲來,嚇得又往回走。
林聰賢說,31名輕重傷者大多是被濃煙嗆傷,“高公局”應檢討為什么連逃生坑道都煙霧彌漫。
陳歐珀說,前天雪隧火燒車他趕到現場,看見大量濃煙從洞口排出,顯示三座豎井沒辦法把煙往上排,完全沒有發揮功能;他也質疑照明設備失靈,廣播系統收訊效果不好,這些都影響到民眾逃生速度。
“高公局”:長隧道排煙 火滅才能開通風系統
國民黨籍“立委”李鴻鈞昨天在立院質詢時提到,雪隧的豎井有排煙和導入空氣的功能,這次卻連民眾逃生的橫坑、導坑都有煙,表示這個門設計嚴重錯誤,這次是運氣好,起火點離隧道出口不遠,不然恐怕會造成更嚴重的意外傷害。
“高速公路局局長”曾大仁表示,起火時民眾應往后跑,也就是與行車方向相反,長隧道發生火災初期,不能啟動大風量排煙系統,以免濃煙逆流,讓在起火點的用路人有足夠空氣,須等到火勢熄滅后才能啟動。
“高公局”進一步解釋,長隧道排煙有一定流程,需等消防人員將火撲滅,才能啟動通風系統,把煙控制在每秒2公尺的風場,避免煙霧逆流。
前天下午2時8分火勢撲滅后立即排煙,總計花了41分鐘排煙完畢,與平時演練要求滅火、排煙需各控制在30、40分鐘內,時間差不多。
曾大仁說,起火點距離洞口2.4公里,但最近的豎井距離洞口4公里,無法逆向抽風,行控中心只開啟水平排煙系統,若發煙點在雪隧上游或中間,才會使用豎井排煙。對于濃煙溢流至橫坑與導坑,未來會在安全門上加裝安全裝置,增加自動關閉的強度。
“高速公路局”昨天公布坪林行控中心通話紀錄,證明事發一分鐘內就廣播有緊急事件,請民眾停車并往反方向逃生,就近進入橫向聯絡隧道避難。
有民眾反映打進行控中心6次才接通一次,坪林行控中心主任張崇智表示,當時有6位同仁當班,但電話被救援聯絡和外界詢問占滿,未來會檢討人力配置,并實施系統控流,確保用路人來電不會被占線。
民進黨“立委”葉宜津表示,“高公局”將隧道消防工作外包給園藝公司,“簡直是草菅人命!”“交通部”應全面檢討隧道安全。
張崇智指出,此園藝公司營業項目包含消防工作,“交通部”每年給予相關人員84小時專業訓練,每季也會進行體能測驗,確保相關人員的技能與體能都符合要求。
隧道逃生 往氣流反向跑
長期研究雪山隧道的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吳健生指出,隧道火災逃生最重要的是觀察氣流方向,記得往氣流反方向跑就對了。
吳健生說,像雪隧這樣的雙孔雙向隧道,火災時切記要逆車行方向逃生,以南下方向失火為例,在接近火災地點前若火勢不大,車道空間未被完全阻斷,還可以試著鉆過去。如果火勢太大就要趕快掉頭往北上方向逃生,千萬別再冒險沖過。
吳健生解釋,車流會帶動氣流方向,風勢一定是往同一個方向吹,如果是南下方向風向就是往南吹,失火時濃煙也是順著往南方向冒出,因此相對來說回頭往北逃生視野較佳。
吳健生說,一般雙孔雙向長隧道中間都會設有避難坑,如果是南向方向隧道失火,下車從避難坑走到隔壁北上隧道逃生也是一個方法。
至于單孔雙向隧道逃生,比較復雜,因為兩邊都有車流帶動氣流,要觀察哪個方向車流輛較多才能判定方向,不過情急下,很難判斷氣流方向。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