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及圓圓,已在臺北木柵動物園度過了兩個多年頭,圓圓的“孕事”一直深受兩岸民眾關注。近日,團團及圓圓進入發情高峰期,17日更是交配繁殖的黃金24小時。由于自然交配不順利,臺北動物園昨天為這兩只大熊貓分別進行采精及人工授精,希望為圓圓帶來“好孕”。
自然交配不成 團團害圓圓很生氣
據悉,從15日開始,雌性大熊貓圓圓動情指數飆升,不時發出叫聲,雄性團團也以叫聲相和。臺北動物園隨即讓圓圓暫停會客,以待交配良機。16日傍晚,動物園工作人員以長竿測試圓圓尾部,觀察到圓圓開始有明顯的“舉尾”行為。與其他各項生理指標相對照,這意味著圓圓已準備好交配。
大熊貓適宜交配的時機稍縱即逝,16日晚上,臺北動物園果斷安排團團、圓圓“進洞房”。這對青梅竹馬好久不見,見面后相當高興地抱在一起玩。不過,在20分鐘的時間里,團團始終沒能成功,害得圓圓耐性全失,一度反咬團團,動物園工作人員只好中斷它們的“洞房之夜”。兩岸專家努力 采精及授精順利完成
雖然自然交配不成,但團團的“體檢”結果顯示它的精子活力90%,整體狀況也達到4的級別(最好級別為5),精液品質較去年佳,有利于人工授精的完成。為了抓住難得的繁殖機會,四川臥龍大熊貓中心總工程師黃炎與臺北動物園的工作團隊一起討論、決定昨天就是團團圓圓的最佳繁殖時機。
昨天一早,臺北動物園先為團團 “采精”。總計采精5管,中間3管活力頗佳。隨即,熊貓館的工作人員兵分兩路。一隊陪著團團,等它從麻醉中恢復。另一隊則將圓圓麻醉后送到動物園的醫療中心進行人工授精。上午10點多,人工授精順利完成。
不過,要聽到圓圓的“好消息”恐怕還得一些時間。據臺北動物園介紹,雌性大熊貓的受精卵有延遲著床的現象,孕期最短70天,最長則有324天的記錄。而且胎兒個體很小,通常到產前15天才有機會通過超聲波檢查確認。因此,要確定圓圓有無懷孕,還得對其內分泌與行為進行持續監測。(駐臺記者 燕子文/臺北動物園供圖)
[責任編輯: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