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校長、精神科教授賴德仁31日表示,近年來臺灣憂郁癥(大陸稱“抑郁癥”)就醫治療率有所增加,但仍然需要更多心理醫療師,需要政府和民間組織共同努力,做好憂郁癥,特別是老年憂郁癥的防治工作。
他在此間舉行的一個記者會上介紹有關臺灣憂郁癥防治現況時說,臺灣1996年到2003年這7年內全人口的憂郁癥就醫治療率增加10.3倍。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們對憂郁癥的了解增加了,二是由于健保制度使更多人看得起病。
他說,現代人生活壓力增大很多,且由于忙碌,與親戚朋友間的交流少了許多,也就是“支持系統”減少了很多。亞洲地區的憂郁癥患病比率已經跟西方國家差不多。
他指出,憂郁癥給社會帶來的負擔很大,不僅患者本人不能正常的工作或上學,而且家人需要很多精力去照顧,壓力也會很大。
他認為,在人口不斷老齡化的今天,要尤其重視老年憂郁癥的防治。老年憂郁癥的病因和年輕人不完全一樣,不完全是外在的壓力,有可能是由一些身體的疾病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他說,憂郁癥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要多傾聽、支持和陪伴患者,如病情仍無好轉要及時轉介病人給專家或醫院。他呼吁憂郁癥患者不要在患病期間做人生的重大決定。
在談到憂郁癥的預防時,他介紹了用“STRESS”對抗“stress”的方法。”Stress”是英文“壓力”的意思。但把這個單詞分解開來,“S”可以代表“sports”(運動)、“T”代表“travel”(旅游)、“R”代表“recreation”(休閑)、“E”代表“eating”(享受美食)、后兩個“S”分別代表“smile”(微笑)和“sleep”(睡眠),即通過運動、旅游、休閑、享受美食、微笑和睡眠等方法去抵抗壓力,預防憂郁。
他表示,“在憂郁癥治療方面,兩岸醫生的交流十分密切,我們期待未來彼此能有更多的交流,包括一起來做研究。”
[責任編輯: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