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拍賣機是臺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一大特色。本報記者 李煒娜攝
市場連接民眾生活
凌晨2時。臺北萬華區,第一果菜批發市場。
記者隨臺灣朋友到達時,這里已一片繁忙。3000多輛滿載的小貨車,早早把近2000噸各種水果蔬菜從全臺各地運送到這里。貨物一到,市場工作人員立即開始確認果菜的產地、重量、品質。
3時20分,蔬菜拍賣開始。4時,水果拍賣開始。
“高麗菜現在開始拍賣!”各拍賣區擴音器中拍賣員的聲音一出,一臺拍賣機前,數十位承銷商立刻抬頭緊盯電子熒幕。信息顯示,正在拍賣的高麗菜產地是南投縣仁愛鄉,拍賣員給出的底價是每公斤30元(新臺幣,下同)。“31”、“32”、“33”、“33”、“33”……拍賣員3聲叫價后,沒有人繼續加價,成交。拍賣機打印出交易傳票,得標的承銷商在交易傳票上蓋章確認。
除周一休市,島內800多個農民團體和2000多個農友的果菜,每天從這里走上民眾的餐桌,小市場連接的是農友的利益和大臺北地區民眾的飲食生活。
電子交易公平公開
果菜市場主任路全利對記者說,批發市場1974年成立伊始,希望以拍賣方式樹立市場經營典范,改善農產品價格不公開、不透明的缺失。開始時人工拍賣,口頭喊價、手開交易票,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他們與新竹科技公司合作研發拍賣機,1998年開始電腦拍賣。“現在,每個月都有大陸各地農業團隊前來觀摩果菜拍賣制度!
價格怎么定?拍賣員是第一關。吳延琰,做了20多年的拍賣員,一顆屏東的有機小番茄拿在手里,嘖聲連連,他對記者說:“這個應該可以拍到260元左右一公斤,雖然一般的小番茄只能拍到80幾塊,但是這種番茄品質好,幾乎入口即化!
路全利告訴記者,作為交易中的關鍵人物,熟練的拍賣員會根據到貨品質、到貨量、天氣、節慶等因素判定合理價格,不讓產地農戶受損,也不讓消費者多花錢!八裕泄叨家旨壈b,不同品質價錢會差很多,這也會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的精致化!
在市場中找不到農友。因為他們的果蔬由農會或農民團體統一運送,共同運銷體制不僅降低了農友單獨運輸的成本,也讓農戶可以集中精力專注于栽培管理。像是農會、農業合作社聯合社等團體都有代表在批發市場,幫忙處理各種突發狀況。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在云林、彰化,還是高雄、屏東,農戶都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自己果菜賣了多少錢。
早上8時,每一筆交易的價格已經公布在網站上,農戶在家里通過網絡,輸入代號、密碼,就能清楚看到交易情況。當天下午,承銷商的貨款也會通過農產運銷公司撥匯給農會或農民團體。通過及時的信息反饋,農戶可以了解市場需求變化,來決定新的一天要不要調解采收量,這種自發的良性調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物價惡性的起伏漲落。
運銷公司角色重要
臺北、新北、基隆居民餐桌上七成的果菜都來自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因此,這里價格的點滴波動,都會直接傳遞給民眾。
臺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隸屬臺北農產運銷公司。臺北農產運銷公司是各級農會、運銷商,臺北市政府與當局農業主管部門,產、銷、消三方共同持股的服務平臺。如何避免突發自然災害對民生的影響?臺北農產運銷公司貿易課代課長焦鈞,陪著記者來到批發市場。他說,每年夏天是臺風多發季,相關機構都會提前指導公司與各級農會預先儲存土豆、胡蘿卜等冷凍蔬菜,如果出現道路交通沖斷等情況,就會適時釋出以平衡市場價格。
7時,果菜拍賣結束。隨后,市場送貨員領取貨物送裝到承銷商的車上,公開競價完成交易的果菜被運往傳統市場、大小超商。批發市場又恢復了平靜。(記者 李煒娜 吳亞明)
[責任編輯:張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