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洋生物館研究團隊在綠島海域首度發現豆丁海馬,它表皮的顏色與疣狀凸起,融入寄生的桃紅色海扇中,很難察覺。(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8月18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南墾丁南灣海域的豆丁海馬前年被盜后,一直未見它們的美麗身影。臺灣珊瑚礁學會理事蔡永春昨天透露,豆丁海馬又重回墾丁,已發現3只;臺灣海洋生物館也首度在綠島發現8只,擔心被盜,都不公開發現地點。
豆丁海馬有“海中小精靈”之稱,全世界第一尾是在1996年發現。
臺灣潛水業者前年初發現南灣海域的豆丁海馬失蹤,連宿主海扇柳珊瑚也被挖走,海底留有鐵錘敲擊痕跡和斷裂的珊瑚殘枝,引來保育人士撻伐。潛水客一度上網發動抓賊,但無所獲,此后墾丁海域就未再見豆丁海馬身影。(中國臺灣網 田云鵬)
延伸閱讀:“豆丁海馬”
豆丁海馬(pygmy seahorse)長約2至3公分,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都有蹤跡。它與海扇共生,表皮顏色與疣狀凸起都能融入海扇中,體色會隨宿主珊瑚的顏色變化,用尾巴攀住海扇固定,攝食水中浮游生物。它的繁殖方式很特別,由母海馬將卵產于公海馬腹部的育兒袋,一直到小海馬從育兒袋中孵出。
[責任編輯:田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