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4月29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人超愛買保健食品!調查發現,超過70%的臺灣民眾曾買過保健食品,不乏一次買上萬元者;80%臺灣民眾不知同時服用藥品和食品可能過量,或產生交互作用。
臺當局“經濟部”統計,臺灣人一年吃掉670億元(新臺幣,下同),足以蓋一棟臺北101大樓;臺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潘子明估計,未來三年保健食品市場還會成長至少10%。
《康健雜志》針對全臺1289名成人的調查,發現40%受訪者每次消費金額約三千元,超過10%的人花費逾萬元,這群人介于30到39歲,以高中職學歷為多。民眾購買保健食品管道,除傳統藥局、連鎖藥妝店,這幾年新興的電視購物頻道及網絡購物也占一成多,臺灣東部民眾有六成是直銷通路購買。
令人憂心的是,許多民眾購買保健食品后,以為在保存期限前吃完都可以,但臺北亞東醫院藥劑部主任孫淑慧提醒,一旦瓶罐開封后,需在三到六個月內盡快吃完。
另外,超過60%的臺灣民眾不知道保健食品開封后,應該把瓶內干燥劑或棉花丟棄,因為棉花可能吸附濕氣或臟污,干燥劑則是一接觸空氣后,吸濕功能就降低,不應該留在瓶罐里。75%受訪者不知道牛奶里的鈣離子會減少抗生素藥效;人參會增加阿司匹林的出血風險,也有超過八成受訪者不清楚。
臺當局“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表示,民眾花大錢買保健食品,卻不知不當使用可能對健康產生危害。“衛生署”近期將修改“食品衛生管理法”,針對販賣食品而宣稱療效的業者,提高罰則,由現行處罰鍰20萬到100萬元,提高到60萬到300萬元。(中國臺灣網 張辰劍)
[責任編輯:張辰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