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月9日電 臺北消息:九日起,現存最早的山水式臺灣地圖——“康熙臺灣輿圖”在臺北的臺灣博物館公開展示。擁“鎮臺之寶”美譽,“康熙臺灣輿圖”被此間媒體稱為十七、十八世紀之交臺灣社會文化生活及清初對臺灣地理認知的一個縮影。
“中廣新聞網”九日報道,經專家兩年半時間的修復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未對外展示的“康熙臺灣輿圖”再度與民眾見面。
報道介紹,“康熙臺灣輿圖”據考證在清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三年,即公元一六九九到一七0四年間,由清朝廷委托西方傳教士測量、中國山水畫家完成的臺灣地圖,原為清朝廷了解地方行政軍事與風俗民情之用。作為目前已知最早最詳細的單幅彩繪臺灣全圖,它在臺灣日據時期受重視、長期展示。
經三百年歲月,這幅絹制地圖的畫心已損傷劣化,因此自一九八0年最后一次展示后再沒公開亮相,包括臺灣博物館研究人員都沒有機會看到。
據了解,“康熙臺灣輿圖”橫長五百三十六厘米,縱寬六十六厘米,全圖絹本設色,以中國傳統山水技法繪制;內容以寫實手法描繪出十七、十八世紀之交,臺灣西部由北到南的山川地形、兵備部署與城鄉生活等人文景觀;它是當年臺灣社會文化生活及清初對臺灣地理認知的一個縮影,也描述了明末清初臺灣發展軌跡與樣貌。
為讓臺灣歷史課本上記載的這幅珍貴地圖再與民眾見面,臺灣“文建會”和臺灣博物館兩年半前將修復工作委托給日本的宇佐美松鶴堂;其間,“康熙臺灣輿圖”經歷了重新托裱、補絹、全色,并以適當形式重新裝裱。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