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五年全臺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頒獎典禮十二月十二日在臺北舉行,圖為中國國民黨主席、臺北市長馬英九在市府會見獲獎代表并發表講話。臺灣自1958年起開始推行“表揚好人好事運動”,每年評審一次。作者:宗金柱
二零零五年全臺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頒獎典禮十二月十二日在臺北舉行,圖為中國國民黨主席、臺北市長馬英九在市府會見獲獎代表并發表講話。臺灣自1958年起開始推行“表揚好人好事運動”,每年評審一次。作者:宗金柱
中國國民黨主席、臺北市長馬英九十二月十二日在臺北會見全臺好人好事“八德獎”獲獎代表時,一位代表贈送他一幅“九馬圖”,祝其前程遠大。作者:宗金柱
中新社臺北十二月十三日電 題 臺北寫真:臺灣有個“好人好事獎”
中新社記者 耿軍
十二月十二日清晨,來自臺灣各地、各階層的三十七位自發投入社會服務的善心人士,相繼來到臺北市“國軍英雄館”七樓的“凱旋廳”報到,工作人員為他們佩帶繡有他們每人姓名的大紅綬帶。
這三十七位人士,剛獲選二00五年全臺灣好人好事代表。
馬英九在臺北市府會見了這三十七位代表,他說:“媒體上常登壞人壞事,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好人好事。”
臺灣從一九五八年起,每年舉辦表揚好人好事代表活動,設在臺北市中山南路十一號的臺灣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是這一活動的主辦單位。
余夢華秘書是臺灣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與媒體的聯絡人。她向本社記者提供了一份今年《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選拔辦法》,其“遴選標準”共有六項:“愛國愛鄉、犧牲奉獻;見義勇為、舍己救人;孝親尊長、慈幼睦鄰;熱心公益、樂善好施;守法守紀、勤勞節儉;盡忠職守、便民利民”。
余秘書說:“舉辦好人好事表揚活動,可以發揮激濁揚清的作用,以這些助人的故事,帶動社會各層面心存善念,時時做好事、說好話,處處留溫情。”
在十二日下午隆重的頒獎典禮后,記者訪問了幾位好人好事代表。
今年獲選的好人好事代表最年長者,是八十一歲的吳林阿足女士。為了讓無法在正常家庭成長的孩子們也能擁有溫暖、快樂的童年,養成健全、光明的人格,她捐資數百萬元,長期認領貧童。
來自臺南一農場的李三淇先生,每年歲末為九個里內的貧困及獨居老人每人發放六千元濟助金和白米,持續二十三年從未間斷。
擔任金門縣紅十字會總干事的許金象先生,多年來對遭海難、船難獲救的福建漁民,贈衣送暖;啟動兩岸緊急醫療救援,經小三通中轉就醫重癥患者三十八位。
現年五十五歲的蔡佳叡先生,基于捐血救人的使命感,二十三年來累積了一百一十六次捐全血的記錄。
七十二歲高齡的林阿罕女士,每天為一百八十多位游民供應晚餐,為游民安排每星期洗二次澡,每一個半月免費理發。
基隆市民柯文龍,在整治基隆河修筑堤防時,主動將其所屬土地五十坪供政府征收,以利施工。
臺北縣警員范竣每月定期捐款幫助盲友、臺風中搶救受困民眾,他的理念是“警察是人民的保姆,警察用心,民眾才能安心。”
從事美發工作三十余年的劉月花女士,利用每個月的公休假期前往療養院,為病患者和身心障礙者義務剪發,十年如一日。她說:“只要你、我多付出一點關懷,我們的社會將會更祥和、更溫馨。”
臺灣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理事長李本仁告訴記者,四十多年來,已有三千零八位好人好事代表受到表揚。
他說:“近年來,由于臺灣景氣低迷、重大天災頻仍,造成社會亂象叢生、人人自危,對未來失去信心。幸而我們的社會中有一群充滿熱情的好人好事代表、社會各界善心人士,憑著對生命的熱愛,努力地發光發熱,因為有了他們無私的愛,我們的世界才會在忙碌與淡漠中仍然生氣盎然的越來越美好。”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