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峰展示其在臺灣出版的繁體版《毛澤東語錄》。中新社發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靡大陸的《毛澤東語錄》,近來在臺灣也“紅”了起來。許多臺灣讀者發現,原來只是聽說過的名詞,躍然成為眼前的一本300多頁新書,并且用繁體字發行。每本標價200元新臺幣的“語錄”今年9月在臺灣上市,初版2000冊,很快銷售一空,現在已經再版了3次,創下臺灣島政治類書籍暢銷的新記錄。
■“如此熱銷出乎意料”
臺灣人楊一峰前幾年到大陸拍廣告,在與臺商接觸的過程中,他深感一些臺商在大陸工作生活的不適應,主要是因為對大陸基本認識不足,及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不了解。因此他決定把《毛澤東語錄》引進臺灣,幫助臺灣人了解社會主義,認識深植現代大陸人心中的思想觀念的根源。
楊一峰出身電影導演專業,在臺北投身于出版業只有3年時間。《毛澤東語錄》一版再版,現在已經出到了第四版。這樣的業績連他自己都詫異:“本以為要‘為人民服務’,如此熱銷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楊一峰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出版像《毛澤東語錄》這樣的書,就是要填補學術“拼圖”上的空缺。他認為《毛澤東語錄》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且不論它在政治上的影響,就字里行間所透出的智慧對做好企業管理就很有幫助。他還舉例說,“甚至毛主席還在書中告訴了我們該如何開好會”。
楊一峰說,《毛澤東語錄》在臺灣熱銷,不論讀者是以何種態度和角度來看這本書,至少反映了讀者的興趣和市場的需求,也許是社會大眾需要這方面的知識。總之,無論怎樣這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哪些臺灣人讀“語錄”
《毛澤東語錄》在臺灣賣給誰看?楊一峰表示,主要鎖定在精英階層。
隨著兩岸關系的發展,增強了臺商前進大陸的信心。許多臺商將《毛澤東語錄》奉為“前進大中華經濟圈必讀經典”。臺灣大華資產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張義權稱,想在大陸炒地皮、當房東,就必須了解大陸,最好熟讀“語錄”。
然而,該書的銷售對象遠遠超越了臺商群體,成為諸多社會階層爭購閱讀的對象。年輕人也是其中熱衷的讀者。記者的一位臺灣朋友說,他是偶然逛書店的時候看到這本書的,當時覺得非常奇怪,因為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政府”對于這類書籍是相當緊張的,不可能引進。他看了《毛澤東語錄》后,感覺其中有許多經營、管理上的金玉良言。
還有很多家長紛紛到書店購買《毛澤東語錄》,因為近來臺灣掀起大陸留學熱,所以家長打算讓孩子考取大陸的大學。一位姓王的先生說:“我兒子明年就要去大陸上學了,我想讓他提前了解一下那邊的情況,更快地適應那里的生活。雖然現在社會發達,網絡也已經相當普遍,但臺灣人對大陸還不是很了解。”
還有很多臺灣的學者也對此書很好奇,他們也想了解大陸人在想什么。為繁體版《毛澤東語錄》撰寫導讀的臺灣文化評論家楊照認為,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人去大陸時,深感兩岸社會文化和習慣大不同,格格不入,從而產生臺灣主體意識效應。“我們是臺灣人”的認知所卷起的新浪潮,只是引起臺灣社會片面選擇日據時代歷史或國民黨威權等問題進行檢討,卻未深思兩岸究竟有何差異、大陸社會為何變成這樣。兩岸互動發展至今,臺灣人別無選擇,應回頭去“補課”。
■為何會在臺灣熱銷?
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大陸“文化大革命”風起云涌的時候,臺灣島內當時的情治部門,就通過香港購入了大量的不同版本《毛澤東語錄》。那時,對毛澤東歷史文獻的閱讀,是島內高級政治人物的專利,老百姓若擁有一本,不算“諜匪”,也有通共嫌疑。
但是今天,隨著兩岸關系的演變,毛澤東不再是臺灣政治的敵對符號,更重要的是,兩岸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已經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臺商要在大陸投資,一定要熟知大陸的文化和歷史話語。
《毛澤東語錄》為何會在臺灣熱銷?
其一,兩岸形勢出現了重大變化,與大陸往來與接觸不再被視為負面的現象,而是一種正常、甚至時髦的現象。以前國民黨長期對大陸進行“丑化教育”所留下的陰影,導致不少人到了大陸之后,猶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前段時間臺灣學生赴大陸夏令營,臺灣師范大學二年級學生黃品維說,他從小到大所認識的北京城,有著滿街的紅衛兵、解放軍,校園里個個捧著《毛澤東語錄》,腦子里除了馬克思就甭想塞進其他東西。但直到19歲這一年他第一次上京城,在一片富麗堂皇中,價值顛覆,時空錯亂。紅衛兵早成歷史,長安街是臺北街道的5倍寬,建筑爭著比高比大。
其二,這是臺灣社會價值觀念反思的一種表現。兩岸分隔了這么久,時間距離和空間距離自然在很多臺灣普通人心中有了一種
“神秘”。現在臺灣民眾開始重新審視大陸,了解大陸,而且要了解過去的大陸,了解毛澤東曾經領導下的大陸。毛澤東對社會發展有很多有價值的思想。許多人希望通過《毛澤東語錄》了解一些社會主義的思想。
其三,臺灣民眾對島內目前政治經濟局面失望,尤其是民主亂局造成的這種狀況。
臺灣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陳毓君表示,在臺灣出版《毛澤東語錄》證明臺灣可以放下意識形態,以客觀的眼光來看大陸的發展。
有人說,熱銷臺灣的《毛澤東語錄》是現代臺灣人對大陸的一次“紅色旅游”。《毛澤東語錄》堂而皇之地登上臺灣書店門臉,本身就是歷史的勝利。有分析人士慨嘆,今天《毛澤東語錄》走紅臺島,臺灣“新聞出版局”也以一紙“不抵觸法令”放行,意識形態真的已經成為了兩岸較量的明日黃花,而經濟的力量正在改寫歷史。(本報記者 徐蕾)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10月28日 第三版)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