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4月11日消息 據外電報道,根據島內公平會最近的統計顯示,臺灣人均一年看電影還不到一部。“現在過了五歲還進戲院看電影的人,簡直珍稀動物!”美商UIP公司經理黃世文感嘆地搖頭說。
從事電影發行超過三年的黃世文,對臺灣電影業的轉變感受深刻。他說,臺灣電影業遭遇三波大沖擊,第一是一九六○年代無線電視臺設立,然后是一九八○年代錄像帶和MTV、盜版出現;最后是一九九○年代的有線電視的興起。
近年臺灣電影總票房沒有太大變動,維持在每年二億到二十五億元之間,其中好萊塢片占九成以上。但看電影早已不是“全民總動員”的娛樂,主要消費群年齡在八到三十五歲之間,上戲院看電影是屬于年輕人的時尚。
一九九○年代初,外片拷貝數與戲院放映廳數的限制放寬,結合商場的多廳式影城替換傳統戲院。一九九八年初,臺北信義區七廳的華納威秀影城設立,第一年就吸引兩百萬觀眾人次。相繼設立的國賓微風影城、喜滿客京華影城,在北市票房分別占有百分之七與百分之二,可見影城受歡迎程度。
二○○三年,華納威秀影城囊括臺北市電影票房的百分之二十九,即使如此,仍然不堪虧損。去年八月,華納威秀宣布由香港嘉禾集團接手。
嘉禾集團董事總經理潘從杰則認為,臺灣電影市場還有拓展潛質。他說,馬來西亞每人年均看兩部半電影、香港三部。臺灣每年上映一百四部電影,比馬來西亞的二百五部少許多,“好的電影,加上好的劇院,可以再將市場再做大。”
不過,多數片商認為,臺灣電影市場規模就這么大了,畢竟臺灣有太多娛樂選項。有觀眾認為,現在電影票貴得恐怖,動輒兩百多元(臺幣);租最新的DVD,一片不過五、六元,“而且在家里躺著、趴著都很自由,還可隨時暫停或回放。” (瀟凝)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