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臺灣地區不但中華文化傳統的保護和傳承做得比較到位,教育方面也有些與時俱進的創新做法。筆者在2012年考察學后托管教育市場的時候,最先考慮和參照的就是臺灣地區的托管教育行業。
臺灣的教育培訓行業發展的比較早,在1961年就正式發布了第一張教育培訓牌照。蔣經國上臺后經濟高速發展,同時也增加了臺灣地區適齡青年的人均工作強度和時間,這樣就人為的減少了照看和接送孩子的時間,于是一代“鑰匙兒童”出現了。
所謂“鑰匙兒童”,就是指由于父母雙親,因為工作等原因,無法在適齡兒童上下學的時候,盡到看護和教育的義務,只能將家中的房門鑰匙掛到孩子的脖子上,由孩子獨立回家并完成家庭作業的一個現象。
在產生初期,由于孩子的自我約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差,發生了幾起安全事故,引起了當時社會的巨大反響。于是在1982年,某些嗅覺靈敏的商家根據家長的需求,順勢推出了學后看護服務,就產生了“安親輔導”這個行業,也就是我們大陸俗稱的“小飯桌”,現在的“學后托管教育”。
經過近30多年的發展,隨著少子化的加劇,以及對應試教育的重視,臺灣地區的“安親輔導”服務內容已經由最初的接送、吃睡、課業輔導等基本的服務,發展成為一個全方位成長的教育綜合服務。
目前臺灣的“安親課輔”機構還增加了包括能力培養、興趣愛好、道德規范、家庭教育和社會認知等相關的內容,這些“安親”服務項目極大地滿足了雙職工家長的需求。
隨著“安親”教育的高速發展,臺灣地區的監管部門也相應的針對這個行業,出臺了師資培訓準入、校區司機的檢查、餐飲服務標準等各項制度。
目前在大陸托管教育市場,“臺灣系”是推動行業發展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為整個托管教育行業的規范化、制度化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作者 張洪偉)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