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孔廟1日舉行隆重的釋奠典禮,紀念孔子誕辰2566年。
天還未亮,就有不少民眾趕往孔廟觀禮。37歲的軟件設計師蔡志良,凌晨4點半就在臺北轉運站的中轉大廳等待朋友一起出發,一身黑紅相間的漢服格外引人注目。
“最好5點前能趕到孔廟,這樣可以排在前面一些。”蔡志良說,這已經是他第二次身著漢服去孔廟觀禮,以此表達對師道的尊重。也希望通過自身的小小努力,喚起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記憶與重視。
孔廟的釋奠典禮于清晨6時隆重登場,如往年一樣依“三獻古禮”完成37道儀程,包括啟扉、瘞毛血、迎神、進饌、上香、行獻禮、恭讀祝文、全體鞠躬、飲福受胙、撤饌、送神、焚燒祝文絲帛、闔扉、撤班等,這也是目前臺灣保存最完整的“三獻古禮”。
釋奠典禮由臺北副市長鄧家基擔任“正獻官”,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擔任“奉祀官”。典禮秉持尊師重教的傳統,216位參與典禮的執事禮生、樂生、佾生,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學生。
執事禮生主要以孔廟所在地大龍峒的士紳與明倫高中學生組成。臺北市重慶初中的學生擔任樂生,現場演奏傳自宋朝的《大成樂章》。臺北市大龍小學傳承了86年的佾舞隊,演出明朝李之藻的《頖宮禮樂疏》佾舞,70多名佾生用96個古樸舞姿,表達對孔子的崇敬與贊頌之意。開平餐飲學校師生則為典禮精心制作了189道饌品。
逾千名民眾到現場觀禮,臺北孔廟特別準備了限量版猴子小書包和智慧糕,在典禮結束后發送給觀禮民眾。書包上4只動作各異的小猴子代表論語中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形象逗趣可愛。
9月28日是孔子誕辰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臺北孔廟都會舉行隆重的祭孔典禮。今年的典禮受臺風影響,推遲到10月1日舉行。 (記者劉剛 許雪毅)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