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昔日“皇家糧倉”的北京南新倉文化街上,有一家臺灣名人菜館——“飯前·飯后”。這家已有十年歷史的餐廳,以濃郁的臺灣文化格調和名人家常菜俘獲了兩岸不少食客的心。
“飯前·飯后”董事長張永忠來北京打拼已20年。作為一名來自臺灣的創業“老兵”,他對如今躊躇滿志來大陸發展的新創客有這樣的建議:“創業的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扛得住壓力,一定要睡得著覺,一定要把身體養好,才有機會在創業的這條辛苦路上持續走下去!
2005年,張永忠帶領一群具有數十年餐飲經驗的兩岸精英團隊,在北京創立了第一家“飯前·飯后”餐廳。如今,“飯前·飯后”已成為京城著名的臺灣美食品牌。在這家充滿臺灣元素的餐廳里,顧客可以吃到吳奇隆、賴聲川等臺灣名人的家常拿手菜。
“飯前·飯后”有一道家傳菜——“楊媽媽肉臊”。這道菜的背后,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道菜的創始人是臺灣第一位歌仔戲男小生楊懷民的母親。楊懷民年輕時全家移民美國,他因喜歡演戲獨自留在了臺灣。他媽媽每半年都回來看看這個小兒子,做飯給他吃,每次臨回美國前都會做一大鍋肉臊分成二、三十份儲存起來,方便兒子拌飯吃。后來媽媽年紀大了,不能回來給他做肉臊了,但仍十分關心兒子,經常打電話問他肉臊還有沒有?楊懷民總說“媽媽別擔心,還有的”。原來他把最后一包肉臊凍起來沒吃,因為他知道吃完這包就真的再也沒有了。
如今,這道充滿濃濃親情味的“楊媽媽肉臊”已被“飯前·飯后”傳承下來,并傳遞給每一位在外的游子。跟“楊媽媽肉臊”一樣,餐廳里的“吳奇隆沙拉”“安哥的胡椒雞”“徐崢陶紅的雍和瑪瑙蝦”“賴導聲川素豆腐”“關家鮮燒黃魚”……一道道好吃的菜肴背后都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望得見寶島,看得到美食,更記得住鄉愁”,這是張永忠創業的初衷。他說:“萬貫家財,不如學做一道家常菜。用心烹制的菜品,傳承的是家的味道,維系的是父母子女的親情!
如今,“飯前·飯后”在北京已由當初的一家店面發展到五家,張永忠還打造了對公眾開放的兩岸名人菜教學廚房,與美食愛好者分享舌尖上的那縷鄉愁。
但是,張永忠認為自己還是在創業中:“品牌的定位、設計,所有的東西我們還在做調整,因為市場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
“今天想得到要做得到,做得到要做得好,做得好還要堅持!边@是張永忠的創業“秘籍”,也是他對青年創業者的希望。 (記者齊湘輝)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