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9日,連戰在龍海市馬崎村題詞。(資料圖片)
2006年4月19日,連戰在龍海市馬崎村連氏祖墓祭拜后鏟一抔土帶回臺灣。(資料圖片)
認了宗親是幸福和快樂的。連氏宗親有緣相識,隨緣相知,才能連緣共享,華緣共用。兩岸連氏宗親應該牢記連氏文化宗旨:弘揚祖德,攜手同心,傳承文化,凝聚親情。連姓是“熊貓姓”,我們更應該團結一致,連起海峽兩岸,連起血脈情誼。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連氏委員會首屆會長 連文成
千百年來,連姓繁衍八閩,跨海遷徙。無論走到哪里,不變的是兩岸連氏根同宗血同源。期盼兩岸宗親在交流互動中加深感情,在更多元的領域開展合作,共筑美好未來。
——臺北連姓宗親會理事長 連顯達
“十一”長假期間,連惠南跟隨大陸畫家交流團赴臺參訪,與同行切磋技藝,并與當地連氏宗親共敘鄉情。這已經是他今年第二次到臺灣。
“兩岸文化同源,閩臺連氏同根。”連惠南是漳州龍海市馬崎村連氏宗祠管委會會長。他說,自從2006年時任國民黨榮譽主席的連戰回馬崎尋根謁祖后,兩岸連氏宗親互動日益頻繁。每年他都要帶隊與島內宗親交流。與此同時,馬崎村也成為兩岸連氏宗親交流的平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臺灣宗親前來尋根謁祖。
繁衍八閩
連姓入閩,可追溯至唐朝中后期。據莆田市仙游縣前連村《鳳阿連氏阿頭譜》記載,連氏得姓于齊國大夫連稱,堂號“上黨”,最早生活在江西上黨,后世居河南固始。唐僖宗乾符年間,葉州通議大夫連愷棄官避亂,奉雙親從河南遷入福建閩縣。此后,連姓在八閩大地派衍分支,散居各地。目前,連氏在福建有10多萬宗親,集中分布于泉州、長泰、龍海、德化等地。泉州市泉港區壩頭地區是大陸最大的連氏聚居地,有22個鄉村是連氏所居。
龍海馬崎村是國民黨原主席連戰的祖籍地。據考證,明宣德年間馬崎始祖連佛保的子孫來到馬崎社定居,以后子孫在岐山(又稱馬崎山)一帶繁衍生息,奉連佛保為馬崎始祖,也稱岐山始祖。明萬歷年間,連姓族人在馬崎社建“岐山連氏宗祠”,尊奉連南夫公為“連山始祖”(因尚書峰連厝、玉田山連厝均未建祠奉祀),奉連佛保公為“岐山始祖”,同祠祭祀。目前,該支連氏后人總人口近7000人,主要分布于漳州市薌城區、龍文區,廈門市集美區、同安區等地。
渡海遷臺
連姓由閩渡海遷臺,至遲不晚于清初。有說法稱,清康熙年間,安溪人連良入居臺北開基立業,是大陸連氏遷臺的開基始祖。此后,跨海東遷的福建連姓逐漸增加。據臺灣在2007年的統計,連姓在島內排名第73位,遍及臺灣的每一個縣市,總人數近3萬人。其中閩籍連姓占全臺連姓人口的80%以上。
島內不少與福建一脈相承的地名,也印證了這段遷移歷史。臺南縣柳營鄉連姓族群由漳州馬崎村遷入。早在明朝,朝廷便在馬崎設柳營江巡檢司,舊稱柳營江。當地連氏遷至臺南定居后,為慰藉鄉愁,仍以“柳營”為新居住地命名。
臺灣著名的連氏家族便出自該支連氏。連戰之父連震東所著《連雅棠先生家傳》稱,其始祖連興未為馬崎連氏第10代世孫。由于“少遭憫兇,長懷遁隱”,清康熙年間,連興未從馬崎遷往臺南,成為馬崎連氏在臺灣的開基始祖。此后,馬崎連氏在臺灣世代沿襲,到連戰已經是第9代。目前,馬崎連氏在臺灣共有宗親近2000人。
尋根故事
共續家譜
龍海馬崎村連氏宗親會副會長連宗和的書架上有一本《馬崎連氏族譜》。作為馬崎連氏第18代后人,連宗和將其視若珍寶。這本族譜翔實地記錄著馬崎連氏從第14世到第24世孫的譜系沿革。更為重要的是,該族譜首次收錄了《臺南馬兵營連氏世系圖》。
今年81歲的連宗和是族譜的執筆之一。他說,這本30萬字的家譜,是兩岸連氏宗親首次聯手續家譜的結晶,更是兩岸宗親“連根連緣”的見證。
族譜的故事可追溯至10年前。2005年,連戰在大陸開啟了“和平之旅”。不久后,其子連勝文許諾,待到明年春暖花開時,要和父母回到祖地馬崎尋根謁祖。
消息傳來,馬崎連氏宗親便忙開了。他們修葺連氏宗祠,重修祖廟,以迎接遠道而來的臺灣宗親。然而,這些準備就緒后,他們意識到,當地還缺一本連氏家譜。“宗親回鄉認祖,沒有家譜怎么像話呢?”連宗和說,馬崎連氏原有一冊手抄族譜,在上世紀60年代遺憾被毀。因此,馬崎連氏宗親決定,在連戰到訪之前,重修一本家譜。
當年10月,家譜編纂小組便馬不停蹄地開始了資料收集工作。“我們到長泰、到漳平,走訪遷居各地的宗親,收集各戶譜系,核對相關人物。到山上,尋找叢林間的墓碑牌匾,到檔案館查閱地方志書。”連宗和坦言,重建家族譜系難度不可謂不大,但讓他欣慰的是,臺灣宗親也第一時間加入了修譜隊伍,“臺灣宗親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把手頭的資料寄了過來,《臺灣馬兵營連氏世系圖》便是連戰親自寄到馬崎的”。
經過近半年的努力,全新的《馬崎連氏家譜》終于出爐。該族譜包含了馬崎連氏淵源、馬崎連氏系譜志、臺灣連氏宗親行事錄、岐山連氏碑文節錄等珍貴史料。不過,連宗和仍覺得遺憾:“因事久年深,加上原有族譜遺失,該族譜資料還不齊全,十四世祖以前的世系暫時無法詳細記載,尚需宗親與專家進一步研究補齊。”
2006年4月19日,連戰一家如約而至。當天,馬崎宗親向其送上了馬崎的水、米、龍眼干、《馬崎連氏族譜》等6樣禮物。榮歸祖地的連戰動情地說:“爺爺,我終于回來了!”臨走前,連戰還特意用一小鏟取下一抔黃土,小心翼翼地包在手帕中,他說:“人親不如土親,祖地馬崎有祖先生活與奮斗走過的足跡。兩岸根同宗血同源,命運是一致的,只有這個民族有希望了,我們才有希望。”
溫馨家園
連姓臺胞到漳州長泰,必玩的項目是馬洋溪漂流,必住的酒店則是連氏大酒店。“連氏大酒店充當了窗口和平臺,連起兩岸連氏,也連起了親情和友情,成為凝聚兩岸同胞的溫馨家園。”酒店董事長連文成說。在過去的28年間,農民出身的連文成儼然成為了兩岸連氏宗親的紐帶,無數次連接起了閩臺宗親的跨海親情。
長泰縣江都村是福建連氏聚居地之一,也是不少臺灣連氏宗親的祖籍地。1988年,一批臺灣退休老教師來到漳州尋根。然而,老人們對祖地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父輩口中的只言片語,尋根之旅磕磕碰碰。獲悉情況的連文成當即予以幫助,把他們請到家中盛情款待,領著他們參觀江都連氏宗祠。“臺灣的不少連氏宗親是從江都遷過去的,至今還未能聯系得上,勞煩諸位回臺后幫著聯系聯系。”臨別前,連文成千叮嚀萬囑咐。而這也開啟了閩臺連氏宗親的第一次互動。
這一等就是9年。1997年,受連戰委托,臺灣小腳腿連氏宗親連成國一行,組團回到江都祭拜連氏先祖。發端于江都的連氏族人,終于得以跨越海峽,歡聚一堂。從此,這樣的互動日益頻繁,雙方多次互訪,并舉辦懇親交流活動。
連氏大酒店的得名,便源于這樣的互動。2007年,連文成以福建連氏宗親聯誼會會長的身份二度訪臺,并首次與連戰會面。連文成送給連戰的見面禮是《江都連氏族譜》和《中華連姓》。翻閱著族譜,連戰說:“一家人,一家人啊!”
當時,連文成正在籌建一家酒店,以作為連接兩岸連氏的窗口和平臺。如何命名?他征求了連戰意見。連戰建議以“福建省連氏大酒店”為名。他說:“‘連’是個好字眼,連接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既可連成一條線,也可接成一條龍,想連多遠就有多遠。”從此,連氏大酒店便成為兩岸連氏的溫馨家園。(記者 張輝 李烈 通訊員 黃國軒 鄭智敏)
[ 責任編輯:盧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