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臺灣一個團體正在發動“大家來選村里長”活動,令里長這個詞非常熱門。
臺灣的里相當于大陸的居委會,里長對應的就是居委會主任。里長不是公務人員,沒有工資,但為何包括在“七合一”選舉中?而且爭搶激烈呢?
依臺灣的《地方制度法》,里長辦理里公務及縣市交辦事項,由里民選舉產生,每任4年,可連選連任,因此,臺灣有“萬年里長”的說法。
早期的里長只是個榮譽,政府給每位里長訂份報紙就是待遇。因為里長面向每家每戶,不少人都在里內享有威望,當臺灣選舉政治發展起來時,里長便成了政客爭相拉攏的對象,給里長的各項待遇也競相加碼,有免費身體檢查、出境考察、每月4.5萬元(新臺幣,下同)公共事務補助費等,因為這筆錢不用核銷,基本上就是里長的變相工資。除了不錯的待遇和收入,里長還是家族的榮譽、參選人討好的對象,對下對上都有話語權和一定的操控權。因此,里長選舉的火藥味不輸給市長選舉,家族之間、叔侄之間互不相讓。
臺灣社會早有取消里長的聲音,他們認為現在通訊發達,不像早期要靠里長上傳下達,居民要辦什么事直接去行政機關就可,這樣不僅節省支出,也免去每次選舉時鄰里間產生矛盾。
但里長可操縱選票,哪位政治人物也不敢冒選票的風險宣布取消里長。更何況,臺灣也有些里長熱心服務居民,早晨帶領大家晨練,上下學在路口護送孩子,中午到各學校收集多余的盒飯送給社區的貧困家庭,組織志愿者定期到空巢老人家探望。有的里長一直堅持上班,不僅所領的公務費全投入到公務中,有時還得自掏腰包,他們信奉服務社會才能體現人生價值。
針對目前的“大家來選村里長”活動,嘉義市一位蔡里長發表網文表示:“這是一場戰爭,從選前到選后都是,因為服務的對象是蕓蕓眾生,他們可能學富五車,就算里長再讀10年書也跟不上這些大儒;他們也可能沒有學歷,寫一個筆畫比走一里路還困難;他們的口袋可能深不可測,嫌美容院太舊,自己花錢把美容院裝潢一番,只為了以后洗頭時感覺舒服一點;他們也可能窮到沒錢吃飯……要這些蕓蕓眾生愿意拿著身份證、印章到投開票所投一票給你,需要多大的能量推動?答案是很大很大……”
[ 責任編輯:李學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