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六屆海峽百姓論壇主辦的“姓氏與中華傳統文化講座”21日在高雄師范大學舉行,閩臺兩地4位學者圍繞姓氏文化與血緣認同、中華文化與兩岸關系等議題所作的報告,引起了在場200多位高雄、屏東高校學生的高度興趣。這也是兩岸姓氏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首次在高校向臺灣年輕學子傳授姓氏文化。
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盧美松在題為 《姓氏源流與血緣認同》 的演講中指出,臺灣居民絕大多數來自大陸,而且主要來自福建,大多通過“堂號”“族譜”留存自己的姓氏源流,并有注重編修譜牒、關心修繕祠堂墓園,樂意回鄉投資興業、從事公益事業,組織尋根謁祖、宗親聯誼與交流的特點。
臺灣世新大學助理教授戚嘉林則通過大量老照片、地圖和文獻資料,講述了臺灣人姓氏與祖國認同間割不斷的血脈關系。戚嘉林說,臺灣社會族群多元化,是在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下的社會族群多元化。在現在兩岸交流的大時代,我們中國人的姓氏文化,不但是慎終追遠的美德,體現兩岸姓氏根脈相連,血源相連,也是形塑凝聚兩岸國族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榮譽會長莊亦賢主持座談。高雄師范大學副校長吳連賞出席。
[ 責任編輯:李學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