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畫家李沃源,有那么一點“酒肉穿腸過”的不羈。在幾次MAIL往來中,他稱我“靖東兄”,我亦尊稱他“沃源兄”;通電話,他誤以為接電話的是女助理;直到近日他來廈門辦畫展,兩人相見,他才回過神來,“原來‘兄’是一介女流”。于是他直言自己誤判,個性耿直爽快可見一斑。
為兩岸和平盡心力
李沃源出生在金門古寧頭。經歷過烽火歲月,體驗到生死一線,李沃源對和平、對生命,有著比常人更熱烈的期許。
2007年,在北京,李沃源籌組了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自己擔任秘書長。他說,每一次交流,都播下了一顆友誼與和平的種子。
陳水扁當政時期,大搞“去中國化”,引起島內許多國畫家的不滿,“我們的根就是中華文化”,“根”怎么能“去”。因此,李沃源召集大家,“要大聲發出自己的聲音”。三年時間下來,臺灣已經有超過70個書畫協會,加入了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
兩岸山水皆入其畫
李沃源說,一年時間中,他有九個月是呆在大陸。他的行蹤,已遍布祖國大陸的好山好水。這些山水,這些瑰麗的影像,被他凝聚在筆端,帶回到臺灣,帶到了同胞面前。
不僅如此,幾年時間,李沃源往來兩岸,牽線搭橋,由他促成的兩岸藝術交流活動,不下百場。
研究國畫多年以后,李沃源又在臺灣鶯歌鎮,一呆就是十幾年。整個鶯歌小鎮,每一家陶瓷小店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拜師學藝,研究陶瓷的窯燒技術,將國畫的水韻、油畫的層疊,將中西畫的技法都在陶瓷上進行試驗。十幾年時間,他終于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瓷板畫風格和技法。阿里山、日月潭、鼓浪嶼、黃山……兩岸的好山好水,都被他“請”進了瓷板上,一個個靈動的小空間,組成了一幅祖國的絕美畫卷。(記者 林靖東 實習生 張露月/文 吳曉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