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10月26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過去提倡“爸爸回家吃晚飯”,現在沒辦法回家吃晚飯的不是爸爸,是留在安親班(或補習班)里寫功課的子女。臺灣兒福聯盟調查小學3、4年級學童,發現近75%放學后要到安親班,晚上7點后才能回到家的比率超過4成。
臺灣兒福聯盟6月間隨機抽樣調查,發現有60%學童周一到周五都要去安親班,補習學校教的內容,其次是課輔、寫作業、學外語;有三分之一學童表示不愛去。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臺灣兒童課后照顧的三大問題是:時間長、壓力大及不安全。由于家長晚上要加班,孩子被迫也得在安親班待到很晚。調查顯示,晚上7點到9點回家的孩子約占30%,超過9點才能回家的孩子竟達11%。
不光待在安親班的時間長,安親班的“晚班功課”可能比學校份量還重。超過80%安親班會另外出作業和考試,30%成受訪學童認為“出得比學校還難”。
小學5年級學生Money每天要寫完安親班功課才能回家,“有時候字寫太丑還會被老師罵”。他最不喜歡安親班老師當著所有同學的面罵他考不好,“這樣有被侮辱的感覺”。Money媽媽認為是因學校老師要求多,安親班老師才跟著要求,“但還算合理”。
但也有學生看過安親班老師用棍子打人。兒福聯盟調查顯示,有44%的孩子曾經在安親班被體罰,甚至有家長因為學校老師不能打學生,反而拜托安親班兇一點。
也不是所有小學生都討厭安親班。Sarah喜歡安親班,因為那里同學很多可以一起玩;小毛參加學校的課后照顧班,有很多游戲、閱讀活動,功課壓力小,比較開心。(芮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