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進強(右七)出席“美麗臺灣”畫展開幕式。本報記者 任成琦攝
綠營大佬訪問大陸后說——“交流讓我對大陸有了新認識”
蘇進強的經歷再次說明百聞不如一見的道理。臺灣人對大陸的刻板成見來自持續數十年的政治宣導,如今,普通臺灣人要去大陸,就跟去其他城市旅游一樣簡單,但根據臺灣《聯合報》的統計,至2010年,到過大陸的臺灣人大約只占全臺灣人的四成五。
“交流讓我對大陸有了新認識”,“臺聯黨”前主席蘇進強上周在北京參加一個兩岸畫展時說。“臺灣團結聯盟(臺聯黨)”是臺灣最“獨”的團體之一,而蘇進強現在卻醉心于兩岸文化交流。“2008年以前,我對大陸存在刻板印象”,但之后多次登陸參訪讓他改變了想法。
不再被“政治正確”綁架
4月2日,出席中國美術館“美麗臺灣——臺灣近現代名家經典作品展”的蘇進強受到了媒體矚目,這主要是因為他“臺聯黨”前主席的身份。他在現場說的話讓眾人跌碎了眼鏡——“和平發展是兩岸最大的共識和共利所在,文化則是兩岸間最大的交集。”“兩岸關系走到今天,不能再用過去的眼光看問題,不能事事都扣上‘統戰’的帽子。”
“臺聯黨”2001年成立之初,便以李登輝為精神領袖,并以李的“兩國論”作為宗旨。之后,“臺聯黨”一直以“急獨”票源為目標市場,拋出各種“激進臺獨”主張,比民進黨有過之而無不及。
蘇進強2005年擔任“臺聯黨”主席,隨后做了一件讓兩岸都覺得不可理解的事,他赴日參拜靖國神社,成為首位參拜靖國神社的臺灣政黨主席,整個臺灣一片批評聲。在北京接受采訪時蘇進強解釋說,這一舉動是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蘇進強2005年還提出了“臺聯黨”應該在兩岸交流中發聲的主張,一時頗多支持之聲,但隨即被李登輝和深綠勢力封殺,時任“臺聯黨”黨團主任的李先仁為此不得不引咎辭職。
離任后的蘇進強不再被“政治正確”所束縛,他多次訪問大陸,他說,這大大改變了他此前的刻板印象。“希望臺灣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到大陸走走看看,眼見為憑”,他還呼吁,兩岸盡快簽署兩岸文化協議。
“大陸快速進步讓人意外”
超脫“綠色”思維,轉而主張兩岸交流的不止蘇進強一人,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和前高雄縣長楊秋興都是典型例子。
許信良于上世紀90年代擔任過民進黨主席,他6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民進黨應搶兩岸話語權,主動和大陸進行政治對話。這一主張比國民黨還要積極。其實許信良參加民進黨2012“大選”初選時,即批評蘇貞昌、蔡英文以及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都過于保守。他一直主張臺灣應“大膽西進”,而陸資、陸生入臺對臺灣好處多多,臺灣實在“沒什么好怕的”。
許信良有這樣的觀點,與他1989年偷偷訪問大陸,后來又多次登陸參加交流活動有關。他回憶說,1991年的大陸行讓他印象尤其深刻,得出三個結論:“一,大陸改革開放一定會繼續下去;二,大陸對臺灣和平政策是有誠意的;三,大陸主管經濟官員的現代化意識很強,很開放。” 后來大陸的的發展都印證了這幾點。
被稱作高雄“小巨人”的楊秋興,在高雄縣長任上頗有政績,但競逐大高雄市長時敗于陳菊。這一個大跟頭給了他重新認識大陸的契機。他2011年參訪上海后表示,“大陸快速進步讓人很意外,高雄比起上海停滯了20年,臺灣再不努力真的不行”。
楊秋興并呼吁民進黨人士,雖然已經有很多人去過大陸,但沒有去的人應該去看看,不要躲在屋子里,對大陸要務實,大家都在拼經濟,民進黨卻在拼政治,應該多一點經濟、少一點政治。
去大陸看看總沒有壞處
這3位原綠營大佬都在訪問大陸之后,得出與傳統綠營思維不一樣的結論。他們的另一共同點在于,都已卸下綠營要職,因而可以暢所欲言。類似的還有民進黨的“天王”謝長廷。他訪問北京后提出“憲法各表”,這一論點已經背離了“臺獨”。同樣的,他也早就退居二線。
實際上,眾多綠營人士近年都已到訪過大陸,并且悄悄修正了對大陸的論調,比如許多以“推銷水果”名義登錄的綠營縣市長。只是如蘇進強所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些在位者或有所圖者,未必敢頂著深綠壓力說出真實所想。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一直在往中間微調,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和前主席蔡英文都表示應該與大陸交流,但“臺獨”是他們始終跨不過去的坎,原因就在于民進黨的核心支持者始終是“臺獨基本教義派”。而深綠民眾多數是臺灣南部的農漁民,他們對綠營的政治宣講深信不疑。臺灣還有逾半數人沒去過大陸,可以想見,綠營支持者絕大多數都在此列。
這些年,民進黨靠挑動兩岸仇恨情緒積累政治資本,而今卻不得不吞下自己釀造的苦果,欲修正兩岸路線而不可得。只是被民進黨騙了多年的南部民眾,應該借鑒蘇進強等人的例子,思考這些資深綠營政客為何會在登陸后轉變觀念。不管原先持什么觀點,眼見為實,去大陸看一看,總不會有壞處。(記者 王平)
[ 責任編輯:焦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