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13日舉行“火大游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前右2)領軍,與前主席蔡英文(前左起)、前“行政院長”游錫堃、謝長廷、及呂秀蓮(前右)走上街頭。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臺灣《旺報》14日刊載社論指出,民進黨13日發起了號稱10萬人參加、反對馬英九的街頭游行。但這場訴求改革的游行并不能對改革和臺灣民眾福祉有多大幫助,民進黨應該回到“立法院”議場,與國民黨認真研議改革的方向與方法。
文章摘編如下:
民進黨昨天(13日)在寒風細雨中發動10萬人走上臺北街頭。這場名為“人民火大、一路嗆馬”的游行,除了讓民進黨再一次凝聚基本盤外,看不出對實體改革與民眾福祉能有多大幫助。
自從民進黨在2010年6月26日舉辦反ECFA大游行后,已超過兩年沒有再走上街頭,這一次再發動游行,自然值得觀察。過去蔡英文擔任黨主席,民進黨舉辦的游行,都以“反中”為訴求,不但未能絲毫改變歷史大潮,“反中”形象深植人心后,反而成為蔡英文臺灣當局領導人選舉主要敗因。蘇貞昌接任黨主席,暫時沒有興趣處理兩岸議題,監督國民黨“施政”的重心轉向馬英九的領導能力與內務改革,游行訴求也配合轉向。
然而,問題絕非一日之寒,昨天走上街頭的民進黨天王們,包括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等人,都曾經在陳水扁時代擔任“行政院長”,他們應該都深切體會,太過頻繁的行政團隊負責人轉換,造成實現施政理念時間不足,是他們終生之憾。尤其謝長廷擔任“行政院長”不到一年,施政理念清晰,確有機會帶領臺灣振衰起敝,但行政機器剛剛暖機就必須下臺,不但是他個人的遺憾,也是臺灣的損失。
陳沖目前擔任“行政院長”時間還相當短暫,他的滿意度雖然不盡令人滿意,但已逐步升高,后勢可期。如果國民黨內并無最適當接任人選 ,仍然執意要求馬英九撤換“閣揆”,這是真的希望救經濟嗎?或者只是權力斗爭的手法,明眼人心知肚明。特別是臺灣內務問題從陳水扁以來,就已千瘡百孔,經濟表現不夠好,主要受到國際因素牽連, 改革并非只是帶領群眾走上街頭,就能夠實現的。
民進黨從“黨外時代”就開始在街頭活躍,當時所有訴求鎖定臺灣改造相關議題,動員群眾走上街頭上有其合理性。但這一次“1.13火大游行”的訴求,坦白說,只能用“蒼白 ”形容,個別議題的拼湊,不會產生震撼人心的感動力量。民進黨企圖把內務議題提升到意識型態領域進行對抗,只怕游行過后,仍然找不到解決問題方法。對一個曾經“執政”8年的政黨而言,走回頭路對改革不會產生正面力量。
可以說,這次民進黨發動游行,絕非以人民利益為目的,而是那批不甘心走入歷史,仍然希望繼續操縱民進黨的舊天王們,用最熟悉的舊思維企圖回光返照,對民進黨的未來發展絕對沒有好處。
國民黨大佬連戰、吳伯雄已經退出政壇,連戰只參加每年一度APEC領袖會議、吳伯雄帶隊到大陸參加“國共論壇”。此外,他們早已不再過問黨務及臺灣政務問題,完全放手馬英九。而國民黨中生代都各就各位累積政治聲望,時機成熟即可竄出。但民進黨天王們仍然比手畫腳,與馬英九同代的蔡英文必須回頭低調養望,反而讓人民看到民進黨缺乏進步的動力,這不是崛起的政黨,而是走向凋零之路。
民進黨的天王們不愿意交出權力,還藉著舊權威繼續發威 ,這對民進黨未來的發展會有利嗎?
最讓人擔心的是,民進黨“發火”后,內務改革議題激化為罷免馬英九及國民黨“立委”的政治動員,成為政治斗爭,如果是藍綠意識型態之爭卷土重來,只會讓臺灣經濟繼續吊點滴。
改革與反改革的斗爭,只會變成長期內耗,相信跟著民進黨走上街頭的民眾,并不愿意見到臺灣藍綠繼續內耗。內耗付出的社會成本, 將是本已奄奄一息的臺灣經濟難以承受之重。民進黨必須回到“立法院”議場,與國民黨認真研議改革的方向與方法。
[ 責任編輯:焦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