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立法機構日前通過相關修正法案,有條件解禁進口美國牛肉,并定于明年1月1日正式開征證券交易所得稅。由此,在臺灣政壇爭議多時的“美牛案”和“證所稅”議題塵埃落定。26日是兩案通過的次日,島內各界對臺灣經濟能否從中明顯受惠表現出各種不同看法。
臺灣是美國牛肉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2003年美國本土暴發“瘋牛病”疫情后,臺灣多次禁止進口美國牛肉,但迫于美方壓力,臺灣當局的“美牛”政策常在禁與解禁之間游移。去年初,美國牛肉被查出含有瘦肉精,臺灣當局再次下令全面下架、禁止進口此類貨品。對此,美方多次向臺灣方面施壓。
今年3月,臺灣行政機構針對進口“美牛”提出有條件解禁飼料含萊克多巴胺(一種瘦肉精)的政策方向,其后相關修正法案送交臺立法機構,持續引發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激烈爭議。25日最終獲得通過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明確了此前臺行政機構提出的進口原則“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
對此,臺灣衛生主管部門表示,美國牛肉最快可在9月進口臺灣,屆時島內所有販賣各類牛肉的業者,以及添加各類牛肉原料的包、散裝食品,都須強制標示原產地,以供民眾自主選擇。
“美牛案”涉及臺灣與美國的經貿關系,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相關修法通過后表示,在民眾健康無虞前提下解決“美牛”問題后,要盡速恢復與美國在貿易投資領域的相關協商,臺灣對融入區域經濟整合“一步也不能等”。
對此,臺灣《經濟日報》26日發表社論說,許多人把“美牛案”通過當作是展現臺灣推動經濟自由化的決心,但關鍵不在這個單一個案,而在于農業部門的心態與準備,到底哪些項目須輔導轉型,有多少農民須救濟補貼,計劃投入多少預算,若不能回答這些問題,就是侈言自由化。
有關“證所稅”,臺立法機構通過了對“所得稅法”與“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修正案,臺灣將從明年1月1日起開征“證所稅”。據了解,前兩年將采“雙軌制”。
其一是“設算所得”制,即當臺股指數達8500點以上時,按股票賣出金額扣繳千分之零點二的證所稅;9500點以上時,扣繳千分之零點四;15000點以上,扣繳千分之零點六。
其二為“核實課征”制,對象包括:售出明年后發行的首度公開募集(IPO)股票10張以上;售出未上市、上柜股票;售出100張以上興柜股票;以及非在臺灣居住的個人。上述證券所得采分離征稅,稅率為15%,持股滿1年以上減半征收7.5%;IPO持有達3年則再減半征收3.75%。
到2015年以后,將全面取消“設算所得”制,回歸“核實課征”,對象再增加全年出售證券金額超過10億元的個人。法人部分則仍采最低稅負制,但稅率由過去的10%到12%,增至12%到15%。
臺灣財政事務主管部門估計,未來“證所稅”每年收入約為60億到110億元。該部門負責人張盛和表示,這次通過的修法版本對臺灣股市影響很小,股市不確定因素應該塵埃落定,將回歸基本面。
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證所稅”爭議讓臺股投資人的信心懸宕,定案可消除不確定因素,加上距離開征還有一段時間,同時對普通股民影響不大,因此相信臺股短期內的相關利空會逐漸淡化,不易對股市再造成不利影響。
據了解,“證所稅”議題從3月開始持續發酵,臺股市值在短短4個月里“蒸發”超過3萬億元,平均每個股民損失36萬元。有臺灣媒體就“證所稅”過關評論說:“大局底定,總算是可以止血,不過股民早就被嚇怕。若沒人敢玩股票,沒有流動,臺灣經濟恐怕也是一潭死水。”(新華社記者陳鍵興 齊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