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6日刊出社論說,許信良雖一生都在為當臺灣地區領導人而準備,但他自己也明白,此生此世大概與那個位子無緣,現在它所能追求的,就是做為民進黨路線轉型的催生者,并以此達成民進黨“執政”的目標。要做到這一點,許信良當然要為黨主席選舉設定議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自然是不二之選。
文章摘編如下:
民進黨五月的黨主席選舉,原本應該是平淡無奇,或頂多是一場鬧劇而已。這個道理十分簡單,民進黨有志參選者,都不會在最關鍵的兩岸議題上率先表態,一方面彼此在“統獨”的光譜上,差異畢竟不大,只是程度之別而已;另一方面,任何參選人如果向中間過度靠攏,可能被“獨派”強烈批判。由此可知,最保險的方式,就是不明顯碰觸兩岸議題。現在,這個局面被許信良打破了。
以當前情勢而論,可謂是一強四弱,所謂強者,就是蘇貞昌。在只有一強的情形下,其它參選者愈多,強者勝利的機會就愈大,這是很淺顯的事實。可是許信良的雖然實力弱,但它有幾個強項,讓它足以發揮設定議題的功能。
許信良雖然一生都在為當臺灣地區領導人而準備,但他自己心理也明白,此生此世大概與那個位子無緣,現在它所能追求的,就是做為民進黨路線轉型的催生者,并且以此達成民進黨“執政”的目標。要做到這一點,許信良當然要為黨主席選舉設定議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自然是不二之選。
憑心而論,許信良的想法并不算新穎。民進黨在2012的“大選”中,雖然口口聲聲要維持兩岸經貿關系,但是他們無法取得民眾的信任,也無法得到大陸的信任,因此無法走完那最后一里路。這最后一里路,可以說是信任之路。因此,我們認為,建立兩岸政策的可信任性,是民進黨面對未來“執政”之路的最大挑戰。許信良的思路應該是由此而來,他也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來建立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可信任性。
許信良是民進黨內少數經常訪問大陸的人士之一,而且從過去就主張“大膽西進”,他所具有的彈性,的確具備了建立信任的條件。只可惜,我們認為,許信良到頭來還是唱獨角戲,因為其它人不會與他正面交鋒,更不會激起太多火花。
看來這真的是一場歷史的悲劇,許信良是民進黨內唯一可以促成轉型的人物,但他當選的機率卻渺茫;至于蘇貞昌,則是司馬昭之心,只想2016坐轎,不想當抬轎人,但他即使上得了花轎,卻進不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