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8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道,馬英九常被質疑沒有魄力,被反對者動輒扣上無能大帽,從和平協議的提出,堅持老農津貼及社福補助制度化,以及推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讓大家看到馬式溫和改革,壓力不能屈的堅持,在臺灣走向民粹,表演政治之際,這樣的領導風格若能獲選民支持,有機會成為臺灣政治改革的契機。
馬英九的不分區“立委”名單,是貫徹馬英九的個人意志。這次的改革,提名許多真正推動社運及從事弱勢照顧的人士,不比過去國民黨吸納的社團代表,經常被質疑是不是和當權者有密切關系,要不就是假勞工真權貴,今日之名單較諸往昔大相逕庭。
拼改革 不能對黨內勢力妥協
馬英九堅持改革背后,有一定的風險,相較于過去不分區“立委”上任后往往以追求派系、特定利益團體的利益為重的作為,社會團體還能反映民間真正的需求,這也顯示馬英九對不分區名單的堅持,有助于強化當局施政的多元思考。
部分未列名不分區提名的現任“立委”,揚言投入區域選戰,顯示馬英九貫徹這份不分區名單的勇氣。國民黨絕非沒有考慮過風險,這次選舉國民黨面臨親民黨和民進黨的競爭,親民黨可能對國民黨招降納叛,馬英九要贏得社會對他改革誠意的信任,不能對黨內勢力妥協。
選民及輿論扮演參與的角色
在這樣改革的過程中,選民及輿論扮演參與的角色,輿論愈肯定國民黨,愈支持馬英九改革的企圖,對其他政黨也會形成壓力,橘營若要趁隙吸收國民黨人馬,社會形象不能加分,這對國民黨內反改革勢力有壓制作用,對選民而言,這將是臺灣政治進入良性循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