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族群千余年來的輾轉遷徙,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遷徙軌跡;客家族群的自我意識、信心,也與整個民族的起伏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臺灣資深媒體人陳國祥的著作《硬耿領導:客家籍政治領袖的志節與功過》梳理政治人物所展現各自不同的“硬耿”面貌,進而解讀、歸結牽動著現今兩岸的互動之道。
綜合臺灣《旺報》、“中央社”報道,陳國祥曾任臺灣《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等職,現為“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長期研究客家歷史與文化,他探索客家源流,確信文天祥、孫中山、李光耀、李登輝及馬英九等都具客家背景,進一步分析他們的行事作風,歸納出共同的特質就是“硬耿”。
陳國祥認為“硬耿”與固執己見的“硬殼”、對于外來不公義之事不屈服的“硬頸”有程度上的不同,更強調于個性的剛強與弘毅。他曾解釋,“硬耿”就是硬直而耿介的領導,硬直是指堅決直道而行,不屈不撓;耿介則是堅守志節,不與人茍合。
陳國祥新書一路從南宋研究起,多所考察后歸結論述文天祥等6位客家籍領導人的“硬耿”領導風格。
如文天祥寧死不屈,在客家族群孕育的搖籃地區贛、閩、粵一帶奮勇抗元,留下堅守志節典范;孫中山百折不撓,以不茍合、不屈服的執著韌性,堅持推進國民革命;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擇善固執,堅定而細致地營造新加坡成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經濟體。
同時,“作為領導人,在相當的權力下,個性會被放大。”陳國祥也因此解讀其領導風格,也就解讀了近代兩岸關系的張弛。
據陳國祥的考證,李登輝似乎缺少政治領袖應有的同理心,去接受、尊重異己的聲音。李登輝激化兩岸的對立,他推翻否認“九二共識”,由陳水扁、蔡英文一脈相承。
相對于“客家底福佬人”的李登輝,馬英九是“客家底湖南人”,兩人的祖先同樣是中原南遷的客家人。陳國祥則認為,更深入的看,馬英九擔任臺“法務部長”期間嚴辦賄選;任國民黨主席時對于金權交融、地方派系錢權交易等弊端也大力改弦更張,仍展現出其硬耿態度,但馬英九性格謙和讓他在其位置上,更能同理對方的感受與思維,回歸“九二共識”,讓一度緊張的臺海關系破冰,進而次第交流、合作,讓兩岸關系翻到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