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南投、云林、彰化等臺灣農業縣人口老化、年輕人不愿務農,“招不到農工”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臺灣當局為此組建“農務服務團”,通過相當可觀的收入來打造一批“農村上班族”。
據臺灣《聯合報》25日報道,南投縣的文旦柚正盛產,每顆都沉甸甸的,應該能賣得好價錢,但園主卻笑不出來。園主吳麗萍說,自己找來的4名采收工,年齡加起來近300歲,號稱“千歲團”。她望著幾個老農工吃力地挑擔穿梭果樹間,心疼地直搖頭。
這種情況在臺灣并不少見。《聯合報》稱,臺中前陣子采收梨,梨農找的十來個農工都是阿嬤、阿祖級,加起來破千歲,被戲稱“萬歲團”。梨農感嘆年輕人不愿務農,叫不到工人。云林縣20多種作物的季節性缺工約4000人,工資從日薪800元(新臺幣,下同)到1000元,漲到1200元起價,“有時有錢也請不到人”。南投縣埔里鎮農民陳鴻銘種姜、蘿卜、百香果,常出動游覽車南北征調人力,缺工仍難解,決定不再擴大經營規模。他感慨,臺灣農業有這么好的軟實力,缺工卻像個大枷鎖,讓有心的農民怎么走得下去?
為解決農業缺工問題,臺“勞動部”今年1月推出“獎勵國人從事農業工作試辦計劃”,由縣市政府成立農務服務團,造就一批“農村上班族”。農務人員每月工作22天、日薪1200元,再加上“勞動力發展署”提供每月最高8800元就業獎助及最高2000元交通津貼等補助,每月所得可達3.5萬元。但這一政策在具體執行中出現問題。《聯合報》報道稱,對“團員”設限須為失業者,對改善缺工效果有限。實際運作結果是,曬太陽、做苦力的,沒人做;工作環境涼快、有學習專長潛力的服務團較受歡迎。彰化北斗鎮農會總干事張桂連說,農會原打算配合成立農服團,但詢問缺工的農家配合意愿都很低,原因是農服團有政府加碼補助,工資高于農家平時雇用的農工,對這些農工不公平。
農業缺工問題導致雇用非法逃逸外勞已是“公開的秘密”。《聯合報》稱,臺中農業局長王俊雄說,臺中經常性農業缺工約5000人,偏遠地區早有人偷偷聘外勞,“政府不要假裝沒看到”,要面對、解決問題,開放農業外勞。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魏允平)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