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FTA將啟動,臺灣當局評估,大致可能給島內業界帶來650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沖擊。臺“行政院長”江宜樺表示,大陸與韓國完成FTA簽署是對臺灣經貿的“重大警訊”,當局并非是在恫嚇或欺瞞民眾。有企業大佬預言,中韓FTA之后臺灣勞工薪水可能從22K(2.2萬元)降到15K。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近日馬不停蹄連續兩天上電視接受專訪,直言對經濟問題感到焦慮:“人家已經拿中韓FTA(自貿協定)的條件和我們公司談判,客戶永遠看七八年后的事,臺灣沒時間了!”
臺或臨最大出走潮
臺灣與韓國的競爭最激烈,兩者產業大概有75%重疊。島內上上下下一直視韓國為直接的經濟勁敵。
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認為,“臺灣沒有4年可以浪費,這狀態很像溫水煮青蛙,剛開始沒有感覺,等到發現事態嚴重時就來不及了”。有評論說,當大陸大城市工資紛紛超過臺灣,臺灣經濟環境又持續惡化,年輕人赴大陸創業、求職現象肯定愈來愈普遍。尤其兩岸語言、文化都沒有隔閡,直航都在一日生活圈,未來兩岸間的移動可能類似南臺灣小青年到臺北求職一樣稀松平常。如果臺灣經濟轉差,工作機會少,幾可預見,中韓FTA生效后,臺灣勢將面臨史上最大的出走潮。
回顧臺灣幾波企業出走潮,多是在內部環境與法令無法滿足人民需求時所造成,其中最明顯就是李登輝推“戒急用忍”時,臺商出走到大陸設廠。這一波如果沒有兩岸服貿、貨貿來擋中韓FTA,除了企業生產線的調整之外,最突出的趨勢肯定是工薪階層的外移。
從理性的層面來說,臺灣年輕人到大陸發展是好事,但若有服貿、貨貿,臺灣可以多一些機會,工薪階層也可有多些選擇。臺灣若不要服貿、貨貿無疑是剝奪了自己的機會。尤其民進黨執政的南臺灣,藍領比白領多,經濟與就業機會原本就比北部差。一旦中韓FTA沖擊來了,南臺灣可能比北臺灣更苦。
“什么都往政治上靠,玩死自己”
其實兩岸簽署ECFA,臺灣本來是起了個大早,但“立法院”服貿協議遲遲不能過關,如今只能眼睜睜趕個大晚集。如今韓國后發先至,一旦與大陸完成簽署,臺灣原有的優勢將拱手讓人,島內認為其后果不可想象。只是,這又能怪誰呢?臺灣因政治紛爭而使經貿停滯,被《華爾街日報》譏諷為“自甘落后”。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連自甘落后的帽子都被扣上了,還是遲遲不愿意自己解套呢?
所謂旁觀者清,借用網易網友的一句評語說,“什么都往政治上靠,玩死自己”!
中韓FTA會不會催生兩岸服貿、貨貿早日過關?理性來看,當臺灣經濟面臨如此大的生存威脅,若還要卡住不讓服貿過關,杯葛接下去的貨貿,豈有道理可言!不過臺灣的政治,理性成分偏低,先前有種說法,指已在“立法院”審議中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與“兩岸服貿協議”都會拖到2016大選后。如果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揭曉,民進黨大勝,這樣的氛圍有可能更濃。
所以針對島內的憂思,民進黨斥之為夸大受損,就一點也不奇怪了。不過很明確的是,進行中的服貿、貨貿一旦卡關,將是臺灣人民與藍綠政黨多輸的局面。綠營以及部分反服貿、貨貿的民間社團其實可以有更多的戰略思維。別忘了,郭臺銘在電視上的呼吁言猶在耳:“你就算再愛臺灣,也要理性思考!彼⑶艺f:“我是經濟的選民,對臺灣在全球自由化、國際化中被邊緣化,感到憂心!毕嘈胚@也是島內民眾的心聲。
[ 責任編輯:范斯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