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便捷的7—Eleven,我發現出差生活竟然不能自理了。”不久前結束在臺出差回到大陸的一位記者同行在社交“朋友圈”中這樣“懷念”臺灣的便利店。
剛來臺采訪時,熱心的臺灣朋友對記者開玩笑說:平時要是缺什么東西,別急,也別找我們,找便利店就好了。
也許上述兩位說得有些夸張,但在臺旅游或出差一段時間,就能體會便利店的強大:它們不需要滿街找,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服務它們都能滿足。
7—Eleven、全家、萊爾富、OK,走在臺北街頭,各種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隨眼可見。在一些人潮密集的地段,如臺北轉運站附近,步行不到5分鐘就有一家。從街邊的騎樓下走過,歡迎顧客的便利店“叮咚”門鈴聲此起彼伏。
有業者統計,全臺灣的便利店目前已突破10000家,平均每2000人就擁有一家,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
便利店為何在臺灣如此火爆?“因為便利啊,”在臺北南京西路一家7—Eleven店,白領謝小姐拿著剛買的飲料笑著對記者說,“我們很懶的,買一些小東西不用跑超市,到便利店就好了。”
她說,雖然家樂福等超市的東西會比較便宜,但只有到了周末,買大批量的東西才會去,平時買東西,特別是出門后突然發現什么東西忘帶了,就會走進便利店,“它就是便利”。
便利,正是臺灣便利店獲得消費者青睞的最主要原因。在通常只有幾十平方米的便利店里,衣食住行等日常所需物品全部都有。飲料食品、緊急藥品、報刊、復印、繳費、購票、包裹收取等顧客需要,全都能獲得滿足。臺灣北部的一些便利店,還銷售蔬菜、水果。
日前,老生于魁智和梅派青衣李勝素領銜的中國國家京劇院一行來臺演出,記者就在萊爾富買到了演出門票。而臺灣網友在網上購買的小米手機,同樣能在便利店收貨。
不僅街上,學校、醫院、捷運、寫字樓里也有便利店,甚至阿里山上也有門店。除了臺灣本島,在澎湖、綠島等離島便利店也不少,不僅為當地民眾帶來生活必需品,也為游客提供補給。
因此,有臺灣媒體認為,便利店太多,把臺灣人“養懶”了。對此,臺北計程車司機高先生笑著說,臺灣人的生活肯定離不開便利店。
近年來,隨著大陸游客來臺逐漸增多,一些便利店尤其是熱門景區的門店開始推出“大陸特色”服務。有的便利店可以人民幣付款,還可為大陸游客代辦郵寄。大陸游客買完產品后,填好表格,貨品立即寄送回大陸。鳳梨酥、太陽餅、金門高粱酒、面膜等大陸游客喜歡的商品,成為便利店的新增盈利點。(記者吳濟海 李寒芳)
[ 責任編輯:王思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