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那些喊著退出政壇的政客,99%都回來了。(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4月21日訊 臺灣年底選戰即將到來,民進黨在臺北是否與現任市長柯文哲合作仍未明朗,為了逼迫民進黨自提人選,宣布參選的兩位綠營人物紛紛明志,呂秀蓮表態自己一定選到底,民進黨“立委”姚文智則表示,如果他代表民進黨參選卻得到第3名,將永久退出政壇,這無非是宣誓自己參選的決心。可是,“退出政壇”人人都會喊,真正做到的有幾個?回顧過去誓言退出政壇的綠營那些政客們,還不是又都回來了。
謝長廷 為敗選承諾“退出政壇”
謝長廷。(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謝長廷曾為敗選許下“退出政壇”的承諾,不過這承諾對如今活躍在“臺日”之間的他格外諷刺。綜合臺灣《聯合報》報道,2008年1月,時任民進黨主席謝長廷在“立委”選舉民進黨大敗之后表示“‘大選’我自己負完全責任,我不推任何責任,‘大選’失敗我就退出政壇。”后來謝敗選,一度遠離政壇。
不過2010年7月,謝長廷當選民進黨中常委,后來,他在自己主持的廣播節目中,為自己未守“退出政壇”承諾公開道歉。他當時說,他對很多認為他不再管政治的人表示抱歉,“沒有什么話好講,選擇該做的事,就是要做,做自己要做的事。”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2016年6月3日,蔡英文辦公室公布謝長廷為臺灣地區“駐日代表”。謝長廷直到今天依然活躍在政壇。
李登輝 90多歲仍活躍于政壇
李登輝。(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在退休的前一年,接受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專訪時稱,卸任退休后將從事幫助弱勢團體的工作,并且到山區傳教。這是一個最典型因為有不同生涯規劃,宣稱卸任后將退出政壇的例證。
不過,嘴上說得好,行動上卻根本沒這么做。2000年,李登輝卸任后離開國民黨,搖身一變成為“獨派”團體“臺聯黨”精神領袖,迄今超過九十歲仍活躍于臺灣政壇。就在前陣子,鼓吹要搞“獨立公投”的“獨派”組織“喜樂島聯盟”成立,李登輝就是發起人之一。
曹啟鴻 被延攬后又被撤
曾擔任9年屏東縣長的曹啟鴻,在2014年縣議會答詢時表示,卸任后不會再從政,也不會再投入選舉。可是沒想到,2016年民進黨執政,曹啟鴻被蔡英文延攬入“閣”,出任臺當局“農委會主委”。
曹啟鴻。(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2017年年后臺當局“內閣”小改組,更換4位“內閣首長”,其中曹啟鴻被撤換下臺。據臺媒報道,事前,曹啟鴻對換人傳言反駁稱“永不懈怠,無倦勤情事”。為何曹無意走人,卻遭火速撤換?報道稱,除處理菜價飆漲不當外,更被爆和3名女下屬同住官邸惹議,迫蔡英文快刀斬“亂源”。
邱義仁 隨蔡英文上任再受重用
2008年,時任臺當局“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涉入臺灣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建交”款遭中間人侵吞疑案,他透過新聞局發表退黨聲明指出,即日起,退出民進黨,并將永遠退出政壇。
邱義仁。(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而2016年“大選”,民進黨籍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民進黨也首度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邱義仁再受重用,出任“亞東關系協會會長”。蔡英文后來召開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成員也納入邱義仁。
蘇貞昌 不懼對神明誓言也要回鍋
說到這不得不說一下最近在島內熱度頗高的另一位民進黨大佬蘇貞昌。在蔡英文出手干涉、陳菊親自出面協調下,蘇貞昌以“承擔”為名同意參選新北市長。不過,臺北市議員王鴻薇在Facebook分享蘇貞昌2010年于臺北保安宮宣布參選臺北市長時的影片,蘇在影片中提到不會選第3次。
蘇貞昌。(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影片中,蘇貞昌搬出美國華盛頓總統表示“美國的華盛頓總統,可以選第3任而不選,抗拒誘惑,樹立典范,這是民主的精髓,我也不愿意破壞,但如果有一天我有更大的能力,我一定會更努力的回饋臺北縣民頭家,但我不會選第3次。”
就是這樣一位在神明面前發過誓的人,如今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選戰。
賴清德 未兌現承諾留把柄
賴清德。(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所謂上行下效,大佬們頻頻失言,中生代也不甘落后,賴清德就是其中一位。據《聯合報》報道,2013年民進黨前秘書長吳乃仁與前“立委”洪奇昌因臺糖土地低價出售案涉背信罪遭起訴,同屬新潮流系的時任臺南市長賴清德哽咽表示,這是一個冤獄,他愿意以個人的政治生命保證吳乃仁與洪奇昌的清白,兩人如有任何不法,他愿意退出政壇。
后來洪其昌獲判無罪,吳乃仁則以背信罪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但賴清德卻未兌現承諾退出政壇。此一政治事件,后來還引發國民黨臺南市議員謝龍介緊咬賴清德。
蔡啟芳 為陳水扁強力背書
蔡啟芳。(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多數許下退出政壇政治承諾的都是為自己,但也有少數是為別人背書。這也是罕見兌現政治承諾的一位。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及夫人吳淑珍早年因涉公務機要費,鬧得沸沸揚揚,時任民進黨“立委”蔡啟芳為力挺扁珍,掛保證兩人行為絕對無罪,若被判有罪,他愿意退出政壇。后來扁珍果然獲判有罪,蔡啟芳也真的退出政壇。(中國臺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