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區也該闖關
《中國時報》11日也發表農經學者李武忠的評論說,對于臺灣單方即可決定的設置“自由經濟示范區”也應推動。
設置示范區來吸引外資和技術非臺灣首例,韓國、日本有成功也有失敗的例子,而臺灣計劃推動示范區多年,卻還停留在審議階段,明顯跟不上全球經貿發展趨勢與區域整合速度。目前“示范區特別條例草案”尚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議,藍綠對嗆在所難免,對于該草案內容的諸多爭議,各界早已經提出詳細看法與意見,不應再拖延,是到了該了斷的時刻了。
文章建議執政團隊可選擇把重大爭議部分,如農業加值、國際健康等暫時撤下,讓爭議減少或沒有爭議的部分先行通過,行政部門則努力做出亮眼成績,讓其他產業主動要求納入示范項目,屆時再來對該條例內容做增補,在民意壓力下,在野黨又有何杯葛反對的能耐?
如果堅信現行草案已經相當完備且對多數民眾有利,那么就不必在乎在野黨的阻撓,拿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憑著“立院”人頭優勢,強行表決過關,再用實績來接受外界的檢驗,兌現絕對執政、絕對負責的選舉承諾,別不作為卻把草案延宕的責任全推給在野黨。
還有一個選項,就是將該條例草案退回,這是許多公民團體的主張,他們認為以臺當局部門對黑心油把關如此無能,一旦通過該條例草案,進口的有問題的原料將暢行無阻進入臺灣,配上無良廠商,制成品還掛上MIT品牌營銷全球,更將禍及海外消費者,讓臺灣產品自絕于國際社會之外。而原先禁止自大陸進口的多項農產品,也將因該條例而解禁,對臺灣本土農業會是一大沖擊。
文章認為這些理由都言之成理。如何對本土農民有實質幫助,避免增加食安以及MIT負面風險,主管部門理應早已備妥完整配套對外說明并與農民團體充分溝通,尋求支持。
文章最后說,臺當局主管部門讓反對聲浪持續高漲,僵局越來越難解,相關部門應盡快補破網。若因公民力量展現,讓該條例最后被迫擱置或退回,對臺灣經濟發展和生計的沖擊將難以承受,這絕對不是意氣之爭,畢竟示范區的實施并非零和游戲,需要有智慧。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