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包袱鋪,大學招生有黑幕!近幾年,臺灣深陷少子化囹圄中,首當其沖被波及的當屬教育機構,而為了紓解少子化帶來的招生困境,臺當局在力推“新南向政策”時也不忘捎上教育業分一杯羹,像臺當局“教育部”這兩年就很是鼓勵大學招收東南亞等地的外籍生。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悲慘,近日有人舉報,臺灣的“教育新南向”已經變成了中介的“斂財新招數”!教育這事兒啥時候跟中介扯上關系了?聽大侃子跟各位細細道來~
臺灣《聯合報》近日接連收到大學校長及師生的爆料,指有學校透過中介招生,向學生收取高額費用!好巧不巧的是,臺灣康寧大學在最近申請改回專校后,招收的斯里蘭卡學生竟被查到非法打工,而出問題的學生恰好是透過用假名、化身某協會的中介介紹來的,康寧大學也因此被處以停招境外生等懲罰……如此來看,臺灣高教透過中介招生的黑幕怕不是空穴來風啊!
《聯合報》在相關報道中指出,有高職“僑生”建教專班花錢找境外中介招生,引發“僑委會”重視,強調若查到是透過中介的話,高職就不能再開班招生。而同樣現象也發生在大學,有爆料稱一般大學招收南向外籍生、科大招外籍生產學合作專班,也都是透過中介招生的。
臺灣高教招生內幕曝光后立即引發廣泛爭議,但沒想到這議著議著還成一樁“冤案”了……
學生冤
據報道,有越南高中畢業生向臺灣涉外單位陳情,指透過當地留學代辦業者咨詢,赴臺念科大電子系產學班,每人收1500美金手續費并自備1500美金生活費,合計約需9萬多元新臺幣。但就讀一年后發現竟是在學校安排的實習工廠中當搬運工,不僅與所學不符也與當初的想象有很大落差,最后只得輟學回越南嫁人。
而一名不愿具名的北部私立大學校長也證實了上述之事。該校長稱今年8月到越南招生時,就碰到中介問是否要“代招”,且收費更貴,“每人要收5000到2萬元美金不等”,包辦搭機赴臺、先修中文及職前訓練等費用。
另一名曾在越南攻讀博士、深諳當地招生情形的中部私大教師也說,他帶科大產學專班時確有中介業者曾到他的學校招生,不過被他拒絕了,且這類業者還不只一人,“這種風氣實在是太糟糕了,掛羊頭賣狗肉,不少學生被騙來打工賺錢”,該教師直言,如今許多學校都已淪陷;他也不禁懷疑,中介業者背后大有問題,甚至可能有高官指點!
學校冤
“學校也是受害者!”身處“招生風波”漩渦的康寧大學也喊冤。該校主秘閻亢宗訴苦道,南部招生壓力本就大,當時一名自稱某教育協會的人士說可以介紹這批學生赴臺念書,學校也是衡量招生狀況不好才沒發現對方用假名就同意,學校沒查證確有疏失,“有人愿意把學生帶進來,就欠缺考慮,血淋淋的教訓,可當其他學校殷鑒”。
據閻亢宗介紹,該校目前有42名讀大二的斯里蘭卡學生,都因經濟不好希望靠打工賺錢,當時這些人的工作證還沒發下來就先去工作了,沒想到偏被查到更扣上了個“非法打工”的罪名,如今學生都已取得工作證了。而至于中介是否按人頭收手續費,校方表示不知情。
臺“教育部”冤
對于臺灣高教如此的招生亂象,身為主管機關的“教育部”自然難辭其咎,但他們也說自己冤枉……
“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學校透過中介招生之事一直有聽聞,也三令五申的強調過不能透過人力中介招生,尤其產學專班一定要到海外面試招生,不能像找移工一樣完全沒見過學生就透過中介來臺灣,“但也要查到證據才能開罰啊”……
中介冤
“我們是合法代辦”,一名越南留學代辦業者指出,在越南舉凡“留學簽證”、“學歷公證”、“代購機票”、“文件翻譯”等留學事項,都可合法由業者代辦!
“這是有人故意曲解事實中傷”!該業者委屈地表示,去年介紹了一批高中畢業生赴臺念科大電子系產學班,跑了一年手續不說,連同機票、機場接送、先修的兩個月漢語等所有費用,只收了1500美金,比市場行情低不說自己也根本沒賺,“有的業者收費多一倍呢”;且另外的1500美金是學生自帶的生活費并非交給業者的。
這名業者還感嘆,越南很多高中生畢業后沒錢升學,工作月薪也只有約4000元(新臺幣,下同),因此他即使賠本無息借錢給學生也要讓他們到臺灣來念書,“學會中文、有專長,至少到臺商公司月薪有兩三萬,可以翻轉命運”。為此,她還對臺當局提出了“不要因噎廢食”的希望,好好把產學專班辦好,讓越南學生能真正學到技能,如此才能返鄉協助臺商創業,況且只有教學建立好口碑,臺灣才能和日本、新加坡等鄰近地區競爭,搶到越南最好的學生,“而非什么都沒教,只讓他們到臺灣當變相廉價移工”。
這孰是孰非的,侃爺不是法官,判斷不出來,但臺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的擔心值得深思:臺“教育部”為了讓教育更“國際化”而鼓勵大學招收外籍生,甚至列為評鑒項目,加之蔡當局又力拼“新南向政策”,如此可能導致學校大量招收到東南亞學生,但若這些非以讀書為目的“僑生”,畢業后成專業白領直接在臺工作,那不就完全扭曲了臺當局原本松綁的育才、攬才宗旨,反倒讓廠商有便宜的外勞可用了,“當局有能力管‘僑(外)生’來臺真打工、假就學嗎”?
嗯,如此看來,最不冤的非力推“新南向”的蔡當局莫屬了,沒有這個錯誤政策,臺灣高教也不至于沉淪至此。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臺灣網無關。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