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包袱鋪,年改惹眾怒!我是雖然數學成績一般但算錢絕對不會吃虧的大侃子~在島內引發一波又一波爭議的軍公教年金改革方案,隨著20日軍改“三讀”的完成,民進黨終于憑借力排眾議、固執己見的執政風格,再打贏一仗!
說起來,自2017年2月21日起,臺灣反年改團體八百壯士發起抗議已有485天了,流血沖突不斷不說,甚至有人還為此喪了命,可以說,軍公教團體為抗議年改舉行了不計其數的、大大小小的游行,而就算有國民黨團的助力,但依然難抵民進黨團的“財大勢大”。
在大陸的我們很難理解臺灣年金改革的威力,也不明白為什么它會引發臺灣社會如此大的動蕩,尤其是軍人團體,哪怕拼上性命也在所不惜的瘋狂。那么,看過下面“軍改”的這筆賬,大家可能會參透點什么。
臺灣公教團體的年改去年已經完成了,最棘手的軍人年改20日“三讀”通過后也將在今年7月1日上路,盡管樓地板確定為3萬8990元(新臺幣,下同),但包含所得替代率、18%優惠存款等都受到了影響。
新制的月退俸怎么計算?
公式:每月可領金額=最后在職本俸x2x俸率。
月退休俸起支俸率為55%,每增加服役1年,俸率增加2%,依服役實際年資計,軍官不得超過90%,士官不得超過95%。
若軍官服役26年退伍,套用公式計算即55%+(26-20)x2%=67%;若服役38年退伍,套公式就是55%+(38-20)x2%=91%,由于超過門坎,適用90%。
新舊制差多少?
以臺灣“一等士官長20級”為例
(本俸3萬8900元,舊制15年+新制20年=服役年資35年)
現行退休所得:
舊制15年:本俸x俸率+930=38900x(15x5%)+930=30105
新制20年:本俸x2x俸率=38900x2x(20x2%)=31120
也就是舊制30105元+新制31120元+臺灣軍方給的優存利息17758元=78983元。
新月退休俸:
38900x2x〔55%+(35-20)x2%〕=66130
將原月退78983-新月退66130=12853;12853÷10=1285
小結:78983元分十年,每年減1285元,到66130元為止
有人可能還覺得不懂,說白了就是兩句話的事兒:新制讓退休人員所拿的錢不僅比原來少了,有些還是一年比一年少;且服役年資越長、職位越高,損失越大!
試問,當有人從你的口袋里強行掏走不論是十分之一、五分之一、四分之一……的鈔票時,你作何感想?會不怨懟嗎?更何況,被影響的恐怕還包括你的配偶、子女,甚至父母!
而面對一浪高過一浪的抗議游行和消費越來越趨向保守的島民,蔡英文不僅大言不慚地說“臺灣經濟目前處在過去20年來最好狀態”,還在軍人年改“三讀”通過后立即發聲邀功、自我表彰!
蔡英文不僅自認把臺灣從“可見危機當中拉回來”,還說她如今面對的種種責難“正是過去政治人物不愿也不敢推動年改的原因”,但只有她“從來沒有任何猶豫”,更炫耀“這些(破產)危機,現在都被我們克服了”。
侃爺不知道小英的這份自信到底是從哪里來的,畢竟網友留言大多都是罵她、罵此波年改的……
誠然,軍公教的年改可以為臺當局省下一筆相當可觀的支出,但省錢=好日子嗎?
據臺當局“行政院”估算,公教年改上路第1年,調降18%優惠存款利率,就可為公庫省下310億元;依“退輔會”提供資料估算,軍改第1年,公庫可節省80.4億元;加上第2年18%歸零、所得替代率分10年調降至60%,公庫共可省下約1兆4000億元!
但問題是,這筆錢看起來很大,可與社會長期穩定相比,只能算短利!臺灣《中國時報》指出,蔡當局帶頭做激進改革,不僅造成世代對立,還有可能造成“消費大斷崖”,形成另一股消費不振的年改“悶經濟”。而當新制沖擊消費時,臺灣萎縮的消費市場,不知何時再能重振!
臺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退休軍公教收入大減,消費的影響層面還包括配偶、子女,甚至父母,也就是乘數效應加速擴大。
換句話說,島內消費市場因年改省下多少錢就有可能失去多少錢的活水!前“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痛心疾首的表示,這波年改不僅讓整個臺灣社會付出代價,對未來也有著深而廣的負面影響,直嘆“我們真的有需要這樣的年改嗎”?
而蔡英文當局卻還在口口聲聲說,是因為快破產才進行年金改革的,但真相恐怕不是這么簡單!
資深媒體人陳鳳馨就認為,蔡當局是在借年改之名行鏟除異己之事!
受年改波及的退役軍官吳斯懷也直言,蔡當局刪減的錢其實跟她口中的“保障基金不破產”——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們依然執意如此目的就是“修理你們這些軍人”!
蔡英文當局一面自詡經濟前景好,一面又大砍年金預算,而“改革”之后的“果實”不僅沒有回饋到其他兩千萬臺灣老百姓口袋里,反倒是類似吳音寧這樣的人因“跟對人”而一夕之間雞犬升天,更何況上兆元年金的反撲力道還恐將臺灣置于經濟倒退的風險中。這樣來看,蔡當局不僅沒有因年改而賺到好處,反而還會因從人民口袋里強行“搶錢”的做法引發危險后果!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臺灣網無關。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