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9月16日訊 東廠標簽已讓臺當局“促轉會”的社會公信力蕩到谷底,結果“行政院”卻無視人民質疑,將全案定調為個人行為,拒絕暫停重整。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必須說,此刻的“促轉會”,就猶如一輛已經爆胎的高速汽車,明明已經失控,當局卻堅持繼續油門踩到底;如果再不停車大修,轉型正義注定不會迎向光明,而是撞墻崩壞。
“促轉會”為隸屬“行政院”的二級獨立機關,被賦予相當的調查權、搜索扣押權等,權利之大,讓正當性、合法性一路上不斷受到質疑。如今,“促轉會”8月率先出手,僅憑一紙公文就要搜索國民黨智庫,威權又獨斷的手法引發高度議論;沒想到張天欽又遭爆偏頗言論,滿口“操作”“除垢”之人,喊公平公正如何讓人信服?不僅打了蔡當局一大耳光,更坐實了各界清算斗爭想象。
評論指出,“促轉會”就像是針對臺灣過去不公不義的紛爭進行一場大手術,試圖清理過去的瘡疤,讓民主自由發展更加完整健全;只是,這場手術的操刀者口中少了仁心仁術,還是個庸醫,不但無法逐步縫合傷口,還從旁再開一刀,讓臺灣的社會血流如注,順手創造新的仇恨,更令人擔心究竟還有多少位“張天欽”。
于法、于人都顯現問題、丑態百出,面對事件越演越烈,各界質疑、不滿甚至憤恨充斥,不是幾人辭去或換個醫生就能輕易撫平;若蔡當局還不警醒,不改組、不暫停、不廢除,表面致歉,私下卻持續擺著一貫高姿態,往后“促轉會”該如何繼續運作、產出的調查報告及裁決又能說服誰?(中國臺灣網 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