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 婭
“臺灣2017代表字大選”結果日前揭曉,“茫”字以13%的得票率在52個候選字中勝出,成為臺灣2017年度漢字。
年終歲末票選年度漢字,已經成為兩岸及港澳地區的慣例。這一個字,可能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與省思,也可能是對未來一年的期許與祈愿。“臺灣代表字大選”活動已經邁入第九年,每年邀請各界名人專家推薦52個代表字。“茫”字的推薦人是位天氣專家,他在推薦理由中提到,兩岸關系以及臺灣未來的發展都處在“茫然”階段,還看不清方向。
有趣的是,“茫”這個字,在閩南話的語境中,也十分契合臺灣人當下的心境。臺灣人說的“喝茫了”,就是喝醉了,著名的閩南金曲《愛拼才會贏》中就有一句“每日醉茫茫”,形容喝醉了的狀態。臺灣人之所以“茫然”,與民進黨蔡英文上臺后的一系列作為是分不開的,而蔡英文又是臺灣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這種感覺,可以套句大陸的流行語,“也是醉了”——巧了,也是“茫”!
“茫”字揭曉后,有人說,這個字還不算太負面,因為2016年臺灣年度漢字是“苦”,當時臺灣民眾自嘲:自己選的“菜”,再苦也要吃下去。無論是“苦”還是“茫”,臺灣民眾的苦悶、茫然可見一斑。蔡英文上臺一年多來,推動“勞基法”修法,推行“一例一休”,勞方說自己被動減薪,資方說自己成本增加,青年低薪看不見未來,民怨四起;強行推動“不當黨產條例”和“年金改革”,追殺清算國民黨黨產,撕裂社會;不管“停電”還是“霧霾”,無視臺灣能源的現實狀況和社會大眾的呼聲,一意孤行。在兩岸關系上,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系陷入停滯和倒退,重創臺灣旅游業;在教育、文化、社會各個領域推行“去中國化”動作頻頻,強化分離意識。
吊詭的是,民進黨可勁兒煽動“臺獨意識”,眼下卻又不敢動真格的。前幾天,民進黨大佬蘇貞昌的女兒、民意代表蘇巧慧提案將“陸委會”改名為“中國事務委員會”,“陸委會”以不符合相關規定給出否定答案,民進黨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讓人有“精神分裂”之感,民眾不茫然才怪呢!
可以說,民進黨上臺以來,在兩岸政策、經濟政策、勞工政策、食品安全、能源政策上的表現,都站在多數民意的對立面,民調一路下滑也就不奇怪了。選前宣稱要謙卑再謙卑的蔡英文,這時卻霸氣地宣稱“不是為民調做事”,好像民調不是民意似的。此前有勞工團體上街游行抗議蔡英文承諾“跳票”,怒擲蔡英文競選期間的宣傳品“小豬撲滿”以示不滿。不過,更多的人卻連“苦”都不敢叫了,只剩下茫然無措。未來一年能撥開迷霧看清方向嗎?沒人能說清楚。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