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敦義5月20日以超過半數的選票,力壓其他5位候選人,當選新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島內輿論普遍認為吳敦義面臨嚴峻的形勢。《聯合報》21日發表評論稱,這只是吳敦義個人勝選的一小步,如果未來不能團結國民黨,2020要贏回政權,仍是癡人說夢。
“吳敦義的挑戰,才要開始。”東森新聞稱,吳敦義除了面臨沒“黨產”的困境,還得遭遇2018年地方縣市首長選舉的嚴峻考驗。如何團結這一年來幾乎停滯、分裂的黨。如何化解黨內的流派之爭、統合各山頭力量,在2018年選戰中打出好成績,成了首要課題。“中時電子報”稱,2018年吳敦義如果不能領軍拿下“三都”以上的戰績,“總統”選舉顯然也無法期待,更何況他自己還想在2020年選戰中親披戰袍?
《聯合報》稱,在最緊迫的明年的“期中考”縣市長選戰中,民進黨內年輕一代崛起,老化的國民黨將如何因應?尤其這次黨主席選舉的6位候選人平均年齡將近65歲,實在很難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的百年老店,招牌真能因為一場黨主席選舉而擦亮嗎?”
臺灣師范大學教授范世平更悲觀地稱,吳敦義的當選,給了國民黨一線曙光,有望從頹勢到“保住氣勢”,但“就像從加護病房推回普通病房一般”。
吳敦義21日針對2018年地方縣市首長選舉表示,各縣市有哪些有潛力、有能力參選的人,都已經在他腦海里有相當程度的熟悉。
臺灣問題專家周志懷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相對于洪秀柱的弱勢領導,吳敦義的黨政經歷比較完整,黨的經驗比較豐富,在他這一任內,國民黨走出低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吳敦義面對的最大挑戰還是兩岸政策的論述。《旺報》21日評論稱,國民黨可以扮演兩岸關系潤滑劑,而要擦亮這塊“兩岸牌”,身為藍營新共主的吳敦義首要之務是消除北京對他的疑慮。民共已無政治基礎,兩岸關系與一年前相較大幅倒退,國民黨如果無法在“一中”架構下維持與大陸的信任關系,繼續扮演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角色,兩岸關系將失去一層重要緩沖,屆時臺灣的處境就真的危險了。
有媒體在談到吳敦義獲勝的原因時稱,洪秀柱在兩岸關系方面持激進姿態,在行事風格上缺乏應有的柔性,而郝龍斌的外省二代身份色彩濃厚,“無論是洪秀柱還是郝龍斌,如果當選,可能將令國民黨在島內進一步邊緣化”,“吳敦義可以說是國民黨最后的自我救贖”。臺灣《遠望》雜志社社長林金源20日則感嘆,這次黨主席選舉讓人感覺到整個國民黨越來越“綠化”。
深綠的“臺聯黨”21日恭賀吳敦義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并呼吁國民黨改變過去“媚中路線”,成為“真正愛臺灣的本土政黨”。范世平預測,吳未來會將“中國國民黨”從內部慢慢改造成“臺灣國民黨”,延續李登輝時期的信念。
對此,周志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吳敦義多次表明堅決反對“臺獨”,決不會把中國國民黨改成“臺灣國民黨”。吳也多次批判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強調自己“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周志懷說,吳在國民黨內屬“本土派”,臺灣利益優先,但這并不代表要搞“臺獨”。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張孟涌稱,國民黨上次敗選的原因之一就是兩岸論述不明確,在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之后,國民黨已經無法再用“不統、不獨、不武”這樣陳舊的論述號召民眾。吳敦義在黨主席選舉過程中延續馬英九的“一中各表”主張,但他對于“統一”的言論比馬英九更保守。如何在過去的基礎上,國共繼續以“二軌”運作方式為臺灣民眾爭取權益,吳敦義還須從長計議。【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 環球時報記者 高穎】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