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道 外媒稱,中美緊張關系已暫時獲得舒緩,預期臺灣未來面對的局勢變化將更難預測。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5月16日援引臺灣《經濟日報》的評論文章稱,中美啟動“百日計劃”,意在擴大美國對大陸出口,平衡雙方貿易失衡。其后5月12日中美公布貿易談判“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早期收獲清單”,中美經貿關系似有明顯改善,并順利搭建多項對話平臺協調雙方爭議。
中美“百日計劃”早期收獲清單內容包括:大陸同意最遲7月16日開放進口美國牛肉,允許美國天然氣與金融服務業進入大陸市場,并表示將加快審批美國的生物科技產品申請。此外,還將允許外資公司在大陸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為美國公司提供電子支付服務發布指導方針,并向兩家美國金融機構發放承銷債券資格。
臺灣《經濟日報》文章稱,觀察這份早收清單,多是打包早先于奧巴馬政府任內北京已承諾之協議,尚未觸及如鋼鐵、鋁或汽車零組件等核心議題。因此更值得觀察的,或許是在早收清單后,所牽動后續“全面經濟對話平臺”的實質談判內容。雙方立場方面,預期大陸將對美訴求放寬企業在美國境內的科技采購與并購,換取美國高科技對大陸輸出。美國則將要求大陸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尤其要求解決國有企業壟斷等問題。
此外,早收清單公布后,美國派遣代表團參加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其善意回應北京的意思。
文章認為,以現今情勢來看,原本中美緊張關系已暫時獲得舒緩,加上近期國際關注焦點多鎖定于朝鮮局勢,這使得兩岸問題短期內可相對平穩安定。
文章分析,臺灣需面對的國際經貿挑戰主要有:一是匯率變化,由于臺灣被列入美國“匯率操縱”觀察名單,加上臺幣持續升值,將不利臺灣重要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且產生巨大匯損。另要關切的是,臺灣需提升創新能力,尤其加強在技術與產業層面的對美直接合作。
臺灣《經濟日報》文章稱,現今中美似乎走向“以利益交換為基礎”的互動運行模式。預期臺灣未來面對的國際局勢變化將更難預測,需掌握大陸與美談判的進展與交易內容。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