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4月24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道,針對今年4月29日舉行的鄭成功祭典,蔡英文當局將取消長達54年的“中樞”主祭慣例,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歷史學者戚嘉林博士23日表示,此乃綠營出自“大戰略”的做法,意在切斷兩岸的歷史認同、共同記憶,透過把原本正面形象的鄭成功“妖魔化”,先從細膩的部分開始,像切香腸一樣步步進逼,最終目標當然是“臺獨”。《旺報》文章認為,蔡當局從去年5·20就職后,“去蔣”、“去孫”,現在又“去黃(帝)”、“去鄭”,繞了一大圈,其背后的政治目的連三歲小孩都知道:“去中國化”。
戚嘉林接受《旺報》專訪時強調,臺當局“內政部”官員既然提出“臺當局考量社會各界多元聲音及觀點”的說法,那就更不應采取扭曲歷史、概括承受的方式,尤其“不能用某一族群來否定另一族群的歷史,配合當下的政治生態”;不應該只為一時的政治利益,不惜撕裂臺灣各族群的和諧、造成道德混淆。
鄭成功登臺 友好少數民族
戚嘉林引用荷蘭現已解密、經學者江樹生教授逐字翻譯的歷史檔案顯示,1652年“郭懷一事件”(臺灣人民反抗荷蘭侵略者的斗爭)時,除荷蘭人本身殺了數百名漢人外,也對少數民族采取“殺一個漢人獎勵一卷布”的方式,當時共獎勵少數民族2600卷布。少數民族殺漢人的消息隔海傳到閩南時,曾深深激怒了鄭成功的部隊。
但1661年鄭成功率軍登陸臺灣時,并未如現今“綠委”所言,“平埔族人口耳相傳,鄭成功大軍燒殺擄掠,為殺害少數民族祖先的兇手”,而是與少數民族宣示友好,“再三下令軍民屯墾,不許混圈土民及百姓現耕田地”。鄭成功并厚宴各社長老,贈予袍帽靴帶,所以“南北路土社聞風歸附者接踵而至”。
日本屠殺少數民族卻不見批判
戚嘉林認為,以往鄭成功祭典由“中樞”主祭,乃是基于推崇普世的“忠義”、“氣節”價值,而且鄭成功集閩南文化、中原文化于一身,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氣息,紀念鄭成功即是“彰顯閩南文化”。
況且多元與平行式的肯定并不相悖,戚嘉林指出,“紀念莫那魯道(日據時期重要的抗日運動領導人),并不代表必須否定鄭成功”。漢人、少數民族已通婚300年,何苦為“去中”而否定漢人祖先的歷史,刻意挑起族群仇恨?
戚嘉林并指出,綠營深究當年族群間恩怨的同時,為何不批判日據時期“理蕃政策”下,日本人用國家機器對少數民族展開的八年屠殺?其史觀出于政治意圖的“選擇性”由此可見一斑。
綠營操作去鄭 少數民族成了棋子
《旺報》為此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蔡當局接連以“尊重多元族群”為名,取消“中樞”祭黃帝及祭鄭成功。去年8月蔡英文向少數民族道歉時只提到“荷蘭人和鄭成功”屠殺少數民族,忘記提日本人對少數民族的屠殺。
文章說,蔡當局如果真正尊重少數民族歷史,就不應該忘記:日本殖民者曾在“霧社事件”中使用毒氣彈殺害少數民族,事后又砍下起義領袖莫那魯道的頭顱當標本。現在,“中樞”為了“尊重少數民族”,不再派員祭拜鄭成功,那么是否應該派員祭拜為“捍衛少數民族生活方式”而犧牲的臺灣民族英雄莫那魯道呢?
文章指出,雖然“獨派”一直想把鄭成功跟“臺獨”扯上關系,但事實勝于狡辯,鄭成功終其一身都是打死不回頭的“中國派”。因此,有臺灣政治人物開始稱鄭成功是“臺灣精神錯亂的代表”,要把鄭成功“去神格化”。
文章指出,蔡當局曾宣誓要帶領臺灣重返亞洲四小龍的榮耀,但從去年5·20就職后,“去蔣”、“去孫”,現在又“去黃(帝)”、“去鄭”,繞了一大圈,其背后的政治目的連三歲小孩都知道:“去中國化”。這些對臺灣重返榮耀有幫助嗎?(中國臺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